农民工老范的“房车”生活

来源:火车网丨时间:2016-06-17 16:26:31
摘要:“我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不怕苦不怕累,付出的所有辛劳都只为四个字:安居乐业。”这是接受采访时,老范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早晨还好好的一个家,回来时变成黑灰了,你会是什么感觉?”老范的目光朝窗外望去,...

    在重庆东水门码头上,一辆长8米、宽2.4米、高3.3米的白色金龙大客车看起来十分显眼,车顶部有一台卫星接收器,中间车窗处用木架支起白色挡板,左右两侧还设置了反光镜,前后还有狗儿站岗,这便是农民工范昌池手工打造的“豪华”江景房车。

老范在房车内看电视

 

  61岁的范昌池,皮肤黝黑、中等身材,一双手宽阔而粗糙。已接受过多家媒体采访的他,再次谈起房车时有些感慨,“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我,其实建房车有何难,心中有想法自然就可以变为现实!”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重庆阳光明媚,临江处一片宁静。在老范自建的房车内,他与记者分享了那份关于“安居乐业”的平凡梦想。

 

  老宅起火片甲无 两年徒手建新家

 

  “我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不怕苦不怕累,付出的所有辛劳都只为四个字:安居乐业。”这是接受采访时,老范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早晨还好好的一个家,回来时变成黑灰了,你会是什么感觉?”老范的目光朝窗外望去,眼神有些深邃。“30年前的1011日,也是这样的好天气,那些场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端起杯用力吞了一大口茶后,老范讲述了多年前家中经历的那场大火。

 

  重庆丰都县十直镇秦帮沟村,是范昌池的老家所在地。19831011日,像往常一样老范和妻子到田地里做农活,女儿去上学,只留下4岁的儿子看家。“那天中午回来稍微晚了点,儿子饿了就自己生火做起饭来。”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儿子把未燃尽的火柴随手丢到了厨房柴堆里,家就被烧没了。

 

  原来,老范当时所住的房子是祖辈传下来的,老房子由木质打造,又因起火后没有及时发现,待老范和妻子闻讯赶回家,房子已经被烧得片甲不留。“黑乎乎的一堆灰烬,还冒着烟,当时都傻眼了。”站在自家烧毁的房屋面前,夫妻俩选择了沉默。“愁也没有用,生活还得继续!”老范向邻居借了油毛毡,简单支起了帐篷,一家四口就这样住了进去。

 

  靠务农生活的老范一家几乎没什么积蓄,但房子没了也不能总住在帐篷里。“四处筹了1000块钱,就想着一定要把新房子建起来。”老范说,当时只买了些最基本的建房原料,没请人没雇工,挖地基、拉砖头,全由自己动手,就这样用两年的时间,家里盖起了四间连片房。“住进新房,全家人都很高兴,总算有个像样的家!”老范说。

 

  房子建好了,范昌池又有了新的打算。“孩子一天天长大,上学需要钱,以后成家娶亲也需要钱,种地那点钱根本不管事。”于是,老范做了一个决定:进城打工。

 

  17年棒棒生涯  换来城市户口

 

  走出家门后,老范辗转去过很多地方打工。“北京、深圳、成都都干过,后来觉得离家太远,就回到了重庆。”他掰着手指算了算时间,这一转眼来重庆都17年了。“没文化、没技术,也只能靠出力赚钱。”在集市上花5块钱买了根竹棒,老范加入了重庆的棒棒大军,在朝天门批发市场做搬运工作。

 

  在重庆,棒棒是一群靠肩膀生存的人,这个称呼在当地一度引起过争议,但在老范眼里,那些根本就不是问题。“被叫棒棒有啥嘛?靠双手吃饭凭力气赚钱。”他拍着胸脯说,这么多年,他没丢过老板一件货,人只要凭良心做事就行。

 

  在他的房车里,记者看到了那只跟随老范17年的竹棒,两头因有些劈裂被他用胶带层层“包扎”起来。“当时才40多岁,正是出力的时候。”老范不服输道:“虽然和很多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但他们挑50斤我也一样扛得起,只要勤快还会比别人多赚钱。”

 

  为节约成本,他住在每月30块钱20几个人一屋的底楼大铺;为多做几单生意,他天未亮便在批发市场等活,晚上78点钟才回到住处;为减少开支,他连吃一碗重庆面条都算是改善生活。谈起初到重庆时的生活状况,老范说,条件是差了点,但也没觉得苦,出来打工都这样。“活多的时候,每天赚四五十元,一个月下来就能攒下近1000块钱,在老家绝对算是高收入了!”他用手比划着数钱的样子道,每次去银行存钱,心里都止不住地高兴。

 

  老范不抽烟、不打牌,打工生活中最大的爱好便是睡觉。“做棒棒是力气活,必须得养足体力和精神。”他告诉记者,因为干活卖力,人又踏实,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的许多老板都成了他的长期客户,他的收入也逐渐稳定起来,甚至有老板为留他做长工,直接给他提供了住处。虽然生活条件好起来,但老范仍觉得心里不踏实。“自己一个人就算天天吃肉都不会香,还得全家人生活在一起,才有个过日子的样儿!”2003年,他在重庆渝中区望龙门处租了两间屋,把妻子、儿女都接了过来。“每月租金200元,一共30多平方米。”老范说,虽然四口人住有点挤,但每天就算再累,只要回到家里心里都是热乎的。

 

  没过几年,儿女也进入社会开始打工赚钱,四口之家三人创收,老范一家生活越来越宽裕,租住的房子也越来越宽敞。2010年,老范在重庆杨家坪贷款买下了一套大三居,成为了城里的有房一族,全家人也因此拥有了名正言顺的城市身份。“首付18万元,装修花了12.5万元,是给儿子结婚用的!”老范满足地说,做17年棒棒,攒下一个房子也挺有成就感的!

 

  百元造豪华房车   仍然坚持做力工

 

  谈起建房车,老范表示主要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需要。5年前,他来到现在工作的驾校做看车人,每天吃、住都要守在那里。因驾校停车场位于江边,每年夏天都会面临涨水被淹的威胁,停车场需要随时搬迁,若搭建工棚拆卸耗时费力,所以驾校为他值夜班先后提供了一辆老式吉普车和简易帐篷。“吉普车睡觉伸不开腿、穿衣服直不起腰,一到夏天在车里根本没法睡,搭帐篷每天都要收放很是麻烦!”老范说,这辆报废金龙大巴的到来,好似专门为他而准备。驾校老板把大巴交到老范手里后,他便开始了对其变废为宝的改装。“一开始也没什么详细的规划,就是想起哪样做哪样。”老范说。

 

  谈及房车,会让人联想到漂亮的外观、复杂的功能等,老范的房车虽不比进口房车那样做工考究,实用功能性却极佳。记者仔细观察了老范亲手打造的房车,尽管没有什么崭新的物件摆设,但若用“豪华”两字来形容也并不过分。房车内部,杂物间、厨房、客厅、卧室布局合理,餐桌板凳、衣柜床铺等家具一应俱全,就连空调、电视、DVD等家电也配置完备。

 

  “建这个房车只有卫星接收器是我自己掏的腰包,花了168元钱。”看着记者难以置信的表情,老范接着说道,空调是老板给配的,电视是一个教练搬过来的,其余的床、床垫、桌子、椅子等都是我从批发市场拉回来的。“没人要了,我就收回来,擦擦洗洗用起来也挺好!”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房车便建好了。

 

  说话间,驾校的教练车进入了停车坝。“老范,又有记者采访你的房车了!”“老范做了件大好事呢,如今我们也能享受每天过来歇歇脚的福利了!”几名教练走进房车后高兴地对记者说。范昌池嘿嘿笑着,把记者引到了房车外的凉棚下面,“咱们在这聊,让教练们午休。”老范告诉记者,以前教练们休息只能在自己的教练车里,现在没事大家都往房车里聚,特别热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老范在驾校工作稳定,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但他依旧坚持干着棒棒的活计。“驾校看车最重要的是晚上,白天一般不会有什么事情,特别是上午。”所以每天早上7点,妻子从望龙门的出租屋过来接班,他便扛着棒棒到批发市场做力工,每天3个小时,10点左右再回到驾校继续值班。5年来,这成了他生活中雷打不动的规矩。“我农民出身,最不怕的就是出力,每天挣个三四十块钱,全家的米和菜钱就足够了。我今年才61岁,再干三五年绝对没有问题!”

 

  如今的老范对生活没有更多的奢望,“在城市里有自己的房子,也为儿女安置了生活,我人生最大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现在他只剩下一个小愿望,就是带着老伴到各地逛一下。“她这大半辈子都在给我们搞后勤,也该享点福了!”说这话时,老范的脸上写满期待,眼神中透露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