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计划#盐官古城,潮领天下;给我一天时间,还你一场千年之恋~~~
- 更新时间:2017-07-27 16:51:31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110312
导游说,这里是先生小时候的故居,等到他跳湖以后想要在故居面前刻一个石像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没有人能够真正形容先生的音容面貌了,所以只有三分形似七分神似的石像了!
王国维(1877~1927年),字静安,号观堂。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代国学大师,与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所有与盐官有关的谜,王国维的自沉之谜是文化气息最浓,也是最具悲剧性的一个。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先生留下一纸遗书,在50周岁时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中国学术界的一座九仞高台在昆明湖的波纹中从此消散,但也留下了一个钱塘江般深沉的未解之谜。
王国维故居位于盐官古城西门安戍门内周家兜,现在四周已经新盖了许多农家院落。先生在这座略显朴素的屋子内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屋子正对钱塘江,每日王国维枕着江声入梦,伴着潮声而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小小的黯淡的书房内阅读。这段童年的经历造成了王国维最重要的性格:内向、通透世情和悲观。成年后的先生走出盐官,先后在上海、东京、北京生活,逐渐成为一代国学大师。但就在王国维先生到达他学术生涯的最顶峰时,却在1927年春天,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一纸遗书,决然跳入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留下了中国文化界的一桩疑案。
正如后世一位文人所说:王国维在北京的春天,看到了颐和园昆明湖的一汪池水,以为那是干净的,便纵身一跃。可是他不知道,昆明湖不是海宁的钱塘江,它的三尺湖水游不了他这样的人龙,更回不去他的故乡。
先生治学的“三大境界”一直被后人所称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写在《人间词话》里的一段话。这三句本来都是言私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先生用以表达“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巧妙地把诗句由爱情艳境推演到治学领域,幻化为哲理意趣,赋予它深刻的内涵,也只有先生这样的高人所能为。
古今天下奇才,“飞书”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