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想念村头油菜花

更新时间:2017-07-27 16:50:24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108207
忽而今夏
39篇游记
如来佛柱也是婺源村落建筑的一个特点,很多村子的水口都建有这样的柱子。严田古樟树的旁边也有一根这样的佛柱,只是当时我们没有太注意。走进村子,导游大嫂便带我们去参观比较有特色的一些房子。房屋大梁和门窗等处的精美木雕,没有窗户只有天井的“四水归堂”的设计,“商”字形砖雕门罩等都是徽派建筑的典型风格,这些我在安徽黟县和歙县都看得很多了。比较独特的是村里有一座银库,是用来存放村里俞氏支派捐献出来用来做善事银两的地方,相当于村里公用银两的银行。当时村里经商的人很多,他们赚的钱,除了养家,还会捐献出相当一部分用来建桥修路、建祠堂办学校、赈灾救饥、扶贫济困,反映了婺源商人良好的社会风尚。银库的里面有巨大的青石板修建的加固围墙,外面的墙壁是圆形的设计,都是为了防御强盗窃贼的入侵。窗户是里面大外面小类似于“气窗”,既便于屋里的人观察室外情况,又防止了盗贼从窗户进入银库。

村子另一个重要的建筑是兴泰里,这几栋连幢古屋原属于兴泰茶庄的主人。兴泰茶庄是清代徽商最老的茶号之一,是思溪商人俞树玟、俞德泽叔侄所创立,茶庄收购婺源绿茶远销苏、浙、广东,出口南洋欧洲。由于经营有方,曾经资产超过千万,成为婺源的商贾巨富,“儒商第一村”大约也是因为这些商人得名。三幢房子分属三兄弟所有,老大“继志堂”,老二“承德堂”,老三“承志堂”。思溪很多房子的木雕在文革中都遭到了红卫兵的破坏,兴泰里因为在木雕上先涂上厚厚的泥巴,再在其上书写毛主席语录而得幸免。那些木雕有的刻着古人励志的故事,有的是十二个月的代表花卉,有鲤鱼跳龙门、荷花捧莲子等,无论是大的横梁、还是小的装饰,都是精妙绝伦的稀世珍品。

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承志堂”的“百寿花厅”,原是客馆,客观的许多房子都坍塌了,只剩下这个花厅。之所以称百寿花厅,是因为在十扇门的中间,客着九十六个不同字体雕刻的“寿”字,加上中门横板上一个、屋内厢房窗户上的两个,加上从空中俯瞰整座房屋形如“寿”字,正好组成“百寿图”,精美异常。据说有一个外商出价16万美元想购买此房,房主人俞助祥很想出售,因为村子后来衰落,家里比较穷,但政府不同意将古建筑出售给外商,还要求房主修缮维护房子。但房屋的主人很苦恼,因为穷,他们无力修缮和保护祖先留下来的精美遗产,古民居的很多部分都坍塌了。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光的见证,如何将这些凝固的历史更好地保存下来,仅仅依靠房主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吧。如果购买者同意保护和修缮好这些老房子,使它们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将这些房子卖给外人,也未尝不可。导游的大嫂说现在村子里的村民并不富裕,青壮年都外出去打工了,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孺。看着村庄开始破败和倒塌的一些房屋,村民们朴素的穿着,听导游大嫂说起他们不富裕的现状,我很想探究,当年的儒商第一村为什么会衰败如此呢?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答案。

七叶衍祥也是值得一提的。这座房子修建于明代,是目前思溪村最古老的房子了。“七叶衍祥”是清朝道光皇帝赐给房屋主人俞文炳的匾额,为表彰房主人七代同堂而没有分家,全家人和谐相处。据《婺源县志》记载:“俞文炳之妻程氏,思溪人,年90 岁,亲见七代五世同堂,各房子孙一堂和睦,人人孝友。道光二十八年,题请“七叶衍祥”,赏缎帛银两。”文炳公的后代、现在的房屋主人88岁的老人俞健也是三代同堂,家庭和睦,很好地承继了先人的遗风。

思溪是拍摄电视剧《聊斋》的外景地,导游大嫂准备带我们去看拍《聊斋》用过的房子和道具,我们却都没有了兴趣。夏日阳光下的思溪,古老苍然依旧,却也找不到《聊斋》里神鬼出入的神秘气息,甚至难以感受到驴友们游记里所描述的思溪的味道。可能是季节不对吧,出来旅游,旅游目的地、游伴和季节天气都很重要,只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具备时,才能有最美的感觉。婺源最美的季节是春天。我期待着绵绵春雨之中,金黄的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到婺源住上一段时间,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慢慢行走在田野乡村。那时,可能才会完全感受到婺源之美,感受到“婺源归来不看村”的独特风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门户 > 游记攻略 > 江西游记 > 上饶游记 > 思溪,想念村头油菜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