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一片油菜花
- 更新时间:2017-07-27 16:50:20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107491
第二日九时在景德镇下车;景德镇是四大名镇之一,又有瓷都之称,然城市显得破旧,有点亏了这一名头。车站在一毫不起眼的角落里,往婺源的路况较差,走走停停,所幸中午时分到达婺源县客运西站。念着李玉祥的那幅紫阳镇的图片,那长长的架设于水洲中的人字桥是婺源最美的符号之一;在老城区一邮政所购买地图时询问这座桥,当地人非常热情地指点,然后又略带不解地说到,你们外地人都说这多美多美,都跑来看,可咱们在婺源住了一辈子,也没觉得有多好看;笑笑,往他们指引的方向走去。南门桥,形状结构倒似就是图片里的桥了,同样是人字支撑结构,同样是水漫沙洲,同样是青山绿树,可眼前的与图片里的相比却就缺了那么一点美的神韵,莫非另有其桥,或是时机不对还是观景角度的问题;发现欣赏美是要有眼光和时间的。搭车往江湾方向,一路上长满青草或菜花的田地,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间隔几个徽式建筑的村庄。沿路上来些放学回家的学生,兴奋好奇而羞涩,宛如当年的我。过一人字型交叉路口不远就是江湾,本是个山环水抱的村落,老式民居多临山而建;后道路畅通生活便利,沿路两旁住户渐多,比其它村落要壮大些了,又拉上江泽民的关系,隐隐然竟象是暴发户了,村口新建的江氏宗祠、祠堂前的人造水池、平整的水泥地面和那些铁制灯柱与周围山水显得甚不协调,有过于为旅游开发的商业味道,不过当地居民或许是想要如此的,毕竟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在村口搭三轮拖拉机前往人字型路另一边的晓起;在网上,晓起的田园风光是得到好评的。转过些山脚过几处河湾,见一小石桥前方路边高耸的古树,很有些年头了,古树下几片青瓦白墙立在河边,晓起到了。晓起分下晓起和上晓起,下晓起在马路边上,是休整投宿之处,开发的氛围重些,然老屋流水、古樟蔽日,足可一观;往山里走十来分钟路程,过一水口就到上晓起,同样是田园老屋村落,有一些进士第、宗祠,不比下晓起那么热闹,但更宁静古朴一些。小桥流水,青山古木,田园村落,晓起就是画中那美丽的乡村了;在老屋中徘徊,同样是粉墙黛瓦雕梁天井,感觉安徽西递象是乡村富绅,而晓起则是勤劳殷实的农户了。当晚住宿下晓起,在村里游荡到深夜疲累方才入睡。“是该放手上山看看了最初动心的窗口有什么景色不能牵手只能自己独自游荡寻觅少了大的惊喜也要找些小快乐”次日早早起床,山野白雾弥漫,村落山林裹在浓雾中,时时传来溪流水声。路边搭乘摩托前往江岭,湿冷雾气扑面而来,蒙住眼镜,偶尔看到路边浓雾中透出的黄黄的油菜花,以及隐在雾中的村落树影,就是一幅幅写意的中国画。到的江岭山腰,太阳升起,雾气变薄,周边景物渐渐清晰。徒步下行返回,三三两两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是冲着油菜花而来的,婺源江岭的油菜花是有些名气的;春日暖阳,游人增多,一时竟有些躁动起来。“叮咚”声响,却仍是张君的短信,春日样燥热,雾一般迷茫,是不能沉溺其间的。避开大路,走田埂溪边,看自己的景色。雾气变淡终于散尽,一片片黄色变得灿烂热烈,哦,那一片油菜花。“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象一张破碎的脸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让它淡淡地来,让它好好地去”出晓起,与一摩的商量好价格,游览另一条线路。走马一路,掠观婺源。汪口村的俞氏宗祠坐落在古渡边,号称“江南第一祠”,规模布局、樟木门楼上的繁复精细雕刻和宏村的承志堂等相比并无特别出彩之处,好就好在宗祠与祠外古渡口的结合,这一地利因素使其增色不少。去的时候正关着门,不少游人在外等候,我在祠外绕了一圈,就往李坑赶去。路边远远看见新建的牌坊式建筑,上书“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到了。山坳间“丫”型溪流上架着石板桥,两边徽式民居沿水错落排列,夹杂旧时官第,是一块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地。午饭后继续赶路,方向清华镇。途经一村落,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开满油菜花的稻田;古民居黑白相间,朴素淡雅,马头墙天际线,有层次韵律感。一问,果是延村,进村里走走看看,虽靠近马路,但不似江湾晓起李坑那样热闹,游人较少,倒更显古村落的安静。临近的思溪,远望与延村相似,村口河上的桥梁似乎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