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渐去渐远的隐者之风

更新时间:2017-07-27 16:49:55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109270
独揽风月
15篇游记

车轻似燕下庐山,江水长天一望间。纵贯中原京九路,横穿江汉蜀湘船。风挟牯岭丹霞气,林带杏田羽客烟。回首香炉云雾处,不知重到是何年?告别庐山,跃下葱茏四百旋,回望游踪,俯瞰江汉,我写下了这首《飞车下庐山远望》的七言律诗后,似乎还有很多话要说。中国的名山,粗看起来就像是人的面孔一样,同样有峰有崖有湖有庙有瀑布,但也像看人脸都有眼有鼻有耳有嘴一样,真的能看出不同的内涵和个性却很难。住在牯岭镇南面山坡上的宾馆里,在窗前向南面的峰顶望去,一缕缕云雾在林间升腾,恍然间想起了庐山古代的隐士们,方悟出,庐山的个性是一个“隐”字。可是,当我向北面小镇望去,一片片红色屋脊的别墅群,是“一袭红尘蒙碧宵”的感觉。究竟是从什么年代开始,庐山失掉了隐者之风?史料上说,庐山上最早的隐者是一个生活在西周初期的叫匡俗的人,距今已有三千七八百年的历史。传说这匡俗不俗,洞晓地理、天文、人事、玄机。那时中国还没有道教,他却走进庐山潜心修行,其行止被周天子耳闻,屡次派人请他出山相肋。可是这匡氏丝毫不为名利所动,隐居山中不出,并再也没有人能找到他的行踪。因此,人们认为,他已得道成仙,羽化而去脱离了凡尘。于是,人们就称他隐居过的草屋为“匡庐”(姓匡的人住过的房子),或“神仙之庐”,后来人们就把这处山峰简称为“庐山”或“匡山”、“匡庐”了。因为一个隐者的行迹而命名的名山,在中国或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也许这就是庐山隐士特性的标志吧。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比匡俗还早的隐者也有不少,像直钩垂钓的姜太公、首阳山饿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等。但姜太公毕竟出山助周伐商,难逃人间纷扰;伯夷和叔齐还做过商纣王的臣子,虽然没“助纣为孽”,但却是暴君所用的大臣。并且,饿死首阳山也不是明智之举。真正的隐者应该是不与任何统治者合作,并能在隐处独善其身——身心和身体都得到很好修养。因此,人们认为,这匡俗就是中国名符其实的最早的隐士了。庐山出了中国最早的隐士,也留下了庐山“隐士渊薮”的美名。三国时期庐山又来了一个有名的隐者——董奉。他是吴国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能集道术与医术为一身,未入山时就能以道术和医术让人起死回生,受到官民信仰,称他为“董神仙”。

  • 火车票
  • 汽车票
  • 飞机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门户 > 游记攻略 > 江西游记 > 九江游记 > 庐山,渐去渐远的隐者之风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