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灾后生死玉树

更新时间:2017-07-27 16:48:12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091852
信仰死了
34篇游记

两个多小时后来到称多县的拉布寺,藏族小伙用藏语和寺院和尚沟通,大概意思是说我想参观寺院。得到允许后,一个叫文素的和尚便拿着一大串钥匙用着不大标准的汉语指示我往山上走,和尚的年龄大概是二十来岁,高原干燥恶劣的环境对人类肌肤有着极大的摧残,以致我总是不能准确地猜出一个当地人的年龄。文素和尚2004年出家,2008年来到拉布寺,2010年经历了玉树地震,从他的言语中感觉到如今他的心已和寺院紧紧连在一起了。

天色暗了下来,零零星星的小雨滴落在我的头上,我随手带上外套的帽子,在寺院里戴帽子心里总觉得不恭敬,可是我孤身一人在高原,又害怕生病,于是心想,我诚心到此,相信神灵们不会怪责于我。

经过一路的转经筒,首先来到的是寺院的主殿,佛殿一般比地面高出一米左右的高度,殿前建有石楼梯,窄且陡,大多只有半只脚的宽度。爬上楼梯,我把外套的帽子摘下,紧随文素和尚来到主殿门外,他示意我在门外等候。他快速打开大门,快步走到侧边的室内打开总开关,又小跑回到主殿一下把主殿的等全打开。顿时黑乎乎的殿堂变得明亮起来,然后恭恭敬敬跟我说,“里面请。”

这一刻我感动了,对于一个普通的小丫头,寺院的和尚竟然如此认真、恭敬地接待,我为藏传佛教的包容和真诚深深感动。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寺院有这般的待遇,也许这也是原始藏区的感人之处。

佛殿的楼层一般很高,两幅巨大的唐卡顶部挂在殿堂中部的天花板,下摆自然垂下。中间有几排用红布抱紧的大柱子,直顶着天花板,柱子见就是一排排的坐垫,坐垫上放着袈裟,供和尚参禅念经用。

文素和尚领着我按顺时针方向参观,这是藏传佛教转经的方向,然后逐个给我介绍殿里供奉的神灵和墙上的壁画故事,这些壁画其实是先绘好的唐卡,再用特殊的胶水贴到墙上,这种独特的方式让画体更加精致且容易维护。

每次跨进佛殿都是一次藏传佛教的文化之旅,进门时我的心会变得平静,腾出空间来迎接这场文化盛宴,然后目不转睛地看着藏传佛教世界里的一切,慢慢地,寺里每一尊精美的佛像、每一盏随风而动的酥油灯、每一幅有故事的唐卡、连每个墙角的雕刻,更不用说每一个磕长头的藏民都让我感动不已。

被遗忘的,灾后生死玉树4

看到第一幅壁画是讲述释迦牟尼的故事,从天花板一直延伸佛台的位置,约两米宽,上面有多个小故事组成,有传道的、给动物喂食的、游戏的、扬善惩恶的,我静静地看着这些美轮美奂的图画,感觉是在上思想道德课。

旁边的位置供奉着马头明王,于不同教派,马头明王的形象稍有差别,但一般都是忿怒身,圆睁三眼,头上三马头,主要功德为降服一切鬼神魔将,消无明业障,免一切恶咒邪法。我双手合十成莲花状,心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尽管我不信佛,但面对佛像是我还是会恭敬地行礼。

在与大门相对的这一面,供奉着释迦牟尼像,最中间位置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大师左右两边为其弟子的佛像,宗喀巴大师是殿里最大的佛像,因拉布寺是宗喀巴弟子代玛堪钦元登巴奉师命来今称多县地区改建原有萨迦小寺而成,为今玉树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大寺之一。

在宗喀巴大师面前,文素和尚双手合十诵了一段经,我当然不会念,但也也双手合十,听着耳边响起的经文,心里默念“愿玉树安好。”

在寺院我从不为自己许愿,一是我并不了解各大神灵、本尊的仪轨,不想因为贪念触碰了佛法;二来我只是一个过客,对藏传佛教有浓厚兴趣,但我并不选择皈依,不希望藏地之行因为自私的心愿欠下心债,我相信生活中的困难我还是可以自己通过自己的方式来面对和解决,不必因为这些小事向神灵求助。

殿里还供奉千手观音、十八罗汉、财神等神像。这一圈转经路后四分之一的墙体又是精美的唐卡,分别是寺院三大护法神、财神、度母等,多显慈悲相。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绿度母的唐卡,绿度母为观世音化身,一面二臂,全身绿色,左足蜷曲,右足下踏状,周围画着其他二十尊度母像,均是观世音化身,据说绿度母这个姿势是为了随时起身去拯救受难和需要帮助的人,多么让人感动。

  • 火车票
  • 汽车票
  • 飞机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门户 > 游记攻略 > 青海游记 > 玉树游记 > 被遗忘的,灾后生死玉树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