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和外滩源

更新时间:2017-07-27 16:47:10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105065
像你又不是你
56篇游记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上海租界,汇丰被日本强行接管。直到抗战胜利后复业,此时在世界力量的格局中,美国已超过英国,在华美商银行势力膨胀,汇丰这座曾辉煌一时的金融帝国只剩下落日的余辉了。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汇丰银行是仅剩的两家在上海的英资银行之一,和麦加利银行一起迁到圆明园路兰心大楼内,经营中国政府指定的外汇业务。

汇丰银行大楼1923年建成时称为新汇丰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为砖石结构,是典型的古典主义——希腊式巨厦。它又是黄浦江畔占地最多、门面最宽、气势最壮观的大厦。其占地9438平方米,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

整个建筑主体采用西洋传统的横纵各3段处理。中段三层以上还有3层希腊式的宏伟穹顶,使人很容易联想起古罗马的万神庙。

横3段中的底段采用粗犷的大块花岗石和3座恢弘的石砌拱门,有铸花月洞型紫铜色大门6扇,花饰精细,显得非常庄重。

进大门后有一条东西向过道,门厅是八角形,中间还有3个铜铸转门,两侧有玻璃门,上面有半圆形的玻璃窗。券门左右置高低圆柱灯各一,两端曾有过一对铜狮。

巨大的穹顶是钢框架结构,使用的是从英国定制的特种钢。大楼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德罗洋行承

建。底层和二层是银行用,上面4层是出租给洋行做写字间。顶部用玻璃天棚采光,大厅中的对称式大理石楼梯显得十分华丽、气派。

门厅上见穹顶,从地坪到顶高20米,分上下两层,下层是8根大理石柱,每一面都有较大的券门。上层壁面及穹顶均有大型镶嵌壁画,都是用彩色抛光马赛克组成画面,共有200平方米左右。壁面的8幅画气派雄浑,内容分别是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八座城市分行的建筑与背景,画面主体是象征这个城市的女神。

穹顶的大型镶嵌画内容取材自罗马希腊神话,画面中心是巨大的太阳和月亮,并有太阳神、谷物神、月神陪伴。画面外圈的12个星座则分别对准穹顶下的8幅壁画,当年这些画的制作是由意大利工匠完成的。

1955年上海市政府从原工部局大楼迁入办公时,在当时革命化观点下,曾用奶黄色涂料把壁画遮盖

,后被人们忘记。1995年市政府迁出,1997年浦东发展银行进驻大修,才使这些精美的绘画重见天

日。

汇丰银行大楼当时的造价是1000万元,占那时外滩所有建筑物造价总和的一半以上(当时上海海关新楼、沙逊大厦、中国银行未建),其主人是想把它建成人世间独一无二的建筑,因此原来门口蹲着的两尊青铜狮子,在英国铸就后就立即毁了模子。现在的铜狮是浦东发展银行重铸的。

江海关(中山东一路13号)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30

大门口的廊柱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31

先说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画面:早晨东方的第一缕阳光投在了一个钟面上,然后大钟敲出了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这时川流的人群出现了,这个城市生机勃勃的一天在阳光和乐曲

中开始了。

画面上的那个大钟就在上海海关的楼顶,而上海海关在那个年代叫江海关。

其实我国海关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对此有记载。唐宋时期,中国又是世界贸易的中心,由此缔造了泉州等几个世界知名的大港口。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更是展现了中国强大的远洋力量。

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达也使明朝民间的海上势力有所发展,嘉靖年间,商人违禁出海贸易的数量增多,福建漳州成为著名的走私港口,明朝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政策,限制海上贸易,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清朝初年。

清初“海禁”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大清刚刚入关,明朝残余势力还十分顽固,东南沿海一带还有郑成功家族的对抗,为严防台湾郑氏父子的抗清,顺治皇帝下诏在部分沿海地区实施海禁,开始将沿海居民迁往内地,称为“迁界”。1661年,这一政策的执行程度达到了顶峰。

  • 火车票
  • 汽车票
  • 飞机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门户 > 游记攻略 > 上海游记 >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