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和外滩源

更新时间:2017-07-27 16:47:10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105065
像你又不是你
56篇游记

1901年,轮船招商局在原址上新建了总部大楼,大楼由英国玛礼逊洋行设计,砖木结构三层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各层之间的腰线十分明显,大楼底层用石块砌成,上面两层为清水红砖墙,面朝浦江一侧设外廊,以科林斯石柱支撑,屋顶立山墙,开老虎窗,整座建筑的“三段式”特征明显。入口处的门楣上清晰地刻着“轮船招商局1901”的字样。

(与招商局大楼紧邻的福州路17、19号是一座二层砖结构建筑,小楼的外观无法与身旁的招商局建筑相比,但它却是黄浦江一线的外滩建筑群中现存最老的一座建筑。

它大约兴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与外滩北侧的英国领事馆属于同时期建筑。从其建筑风格,尤其是二层排列的哥特式尖券窗户上与紧邻的旗昌洋行十分相似。

经过专家考证,这里却属于旗昌洋行的房产。招商局接管后,这里又成为招商局房产,1901年招商局重建时,只是拆除了外滩一线的房子,这座小楼得以幸运的保存下来。

这座小楼的建筑的基座采用条形砖砌筑,方木屋架,二层为数个尖券构成纹饰,底层为多个半圆券组成,原为平瓦坡屋面,现在改为白铁皮坡屋面。它是当年横行长江的旗昌洋行唯一的见证,也是见证外滩一百五十年来从无到有的一处最古老的痕迹)。

汇丰银行(中山东一路12号)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28

铜狮子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29

在外滩建筑群中,有一座最为宏伟壮丽的建筑,它就是汇丰银行大楼,在旧中国的银行中,是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可以与汇丰相匹敌的,而在当时上海就已是远东金融中心,有人称外滩是“东方华尔街”。

在上海开办最早的外资银行是英国的丽如银行,以后有阿加剌、汇隆、麦加利(又称渣打银行)在外滩开业。再后来法、德、美、俄、日、荷、比诸国也抢滩上海开银行,但其中汇丰资力和影响最大。

1864年,汇丰银行在香港成立,是由在华的英商太古、沙逊、怡和、美商旗昌、德商禅臣等英、美、法、德十大洋行共同发起组织,其中也有中国人入股,后来由于利益冲突,其他股东全部退出,所有股份归英商所有。

到了1865年的4月,上海分行在沪建立。上海分行成立初在今南京路外滩,即今汇中饭店旧址,是一座规模较小的英式三层楼。1874年因业务量渐大,楼房不够用,购买了海关南面西人俱乐部的房子和大草坪,造了一座3层楼房,即在今天的福州路外滩。

开业次年 伦敦就爆发了一场金融风暴,其他在上海的英资银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汇丰避开了这场风暴,以后的业务便一直顺利地发展,资本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

汇丰当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分支机构,但中心都是围绕着如何在中国猎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它的存款、放款、投资、国际汇兑等业务中,上海分行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分行是汇丰在大陆的管辖行,统辖所有在大陆的分支机构,是调度资金的枢纽。1921年它又在外滩兴建如今这座高7层,占地14亩的大楼,英国人自夸是“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

在当时的上海金融市场上,汇丰有着巨大的操纵力,它的金库中存有庞大数量的黄金和白银。正由于汇丰在上海外汇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取得了外汇市场挂牌银行的资格。1935年前汇丰每一营业日上午9点半挂出的外汇牌价,就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成为黄金买卖价格和一些进出口货物行市的依据。

上海较大的英商企业,包括怡和,太古、沙逊三大集团,颐中、亚细亚、卜内门、中国肥皂四大托拉斯都与汇丰有密切的信贷关系。汇丰还是中国政府偿还外债和赔款的主要经受银行。

清政府向英、德、法,俄借的外债和民国初年五国银行团的善后大借款以及辛丑赔款,每年由各地汇入汇丰等五家银行收存转拨。

汇丰还从1916年起取得代总税务司收存保管中国内债的权利。

1932年汇丰的存款余额高达9.3亿港元,接近中国各行存款总数的半数,其实力可想而知。1937年起,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占领沿海口岸后,把汇丰收存的关税改存在日本设在上海的横滨正金银行。故在二战中汇丰的业务一落千丈。

  • 火车票
  • 汽车票
  • 飞机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门户 > 游记攻略 > 上海游记 >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