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和外滩源

更新时间:2017-07-27 16:47:10 来源:火车网 点击次数:10105065
像你又不是你
56篇游记

两边侧楼立面与中凸出于中间,使楼正立面凸凹起伏。六层南北两侧楼顶建有半圆券额的瞭望塔楼,使建筑变得更加雄伟高大。

屋顶采用变形的芒萨尔式,开了上海建此类屋顶的先河。墙面装饰带有巴洛克式样,显得气派豪华。

室内装潢是供职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风格装修,人们因之称该建筑为“东洋的伦敦”。其中有几处仿照了英国王宫,如弹子房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王宫的装饰特点,酒吧有英王詹姆士一世时期的格调,底层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酒吧吧台,长达30.6米。

在外滩的建筑中我感觉她是和平民最亲近的,在我们小的时候,这里是海员俱乐部,后来变成了东风饭店(我还在那里吃过喜酒)。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美国的肯德基进入中国,这里成了肯德基在上海,也是在中国开的第一家店,当时上海有一些时髦的年轻人,还在肯德基里举办婚礼,这当然也迎来了外国人的讪笑。到2010年的时候这里又改成了由美国人经营的华尔道夫大饭店,虽然是超五星的大饭店,但毕竟是以人为本,我曾背着双肩摄影包,手里拿着照相机从她中山东一路的正大门进去,穿过她最富丽堂皇的大厅,再从她在四川路上的后门出来,中间还拍了许多照片,但所受到的礼遇最多的就是笑脸和问候。

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3号)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18

大楼的顶部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19

大楼朝黄浦江的那一面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20

大楼细部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21

紧贴上海总会的便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外滩3号,那天那个外地客户问我在解放前他是什么公司,当时我说不知道,后来第一次去上海图书馆我就查了有关她的资料。

这块地方原属经营进出口贸易和保险的天祥洋行。1918年该行倒闭,房地产权归保安、保家两保险公司。而在当时她还只是一幢3层的砖木结构楼房。

到了1922年,业主看见左右两边的上海总会(1910年启用)和日清大楼(1921年开始兴建)起来了,感到相形见绌,遂也于当年拆掉了旧楼重建了6层高楼,取名有利大楼,大楼的名字寓含保险业的平安之意,又叫“友宁大楼”。

有利大楼在1916年由英商公和洋行开始设计,1922年由创建于1910年承建过工部局办公楼等大工程的裕昌泰营造厂施工。

她是一幢正立面仿文艺复兴带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正立面是三段式,高6层,入口处7层。外装饰为巴洛克式,大门两旁及三、五层楼的门面晒台上有修长的爱奥尼克石柱,柱身上凿有凹槽。正门和两侧的窗格上有富于变化的巴洛克旋转式图案。屋顶加建一座塔亭,开了上海早期在屋顶上建造亭子的先例。亭的四面有双柱,顶上饰有伊斯兰风格的葫芦顶。

该建筑开间大,层高高,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的建筑,外墙用花岗岩石块贴面。据说框架是向著名的德国克虏伯工厂订制的。

建筑内部登楼分东西向,中为走廊,两侧为房间。楼下为营业大厅,水磨石地面。

由于东沿外滩一面不够宽阔,只好将正门放在广东路,在广东路与外滩转角处,呈内凹弧状。有利大楼给人的视觉效果是一至六层宏大,而屋顶的塔亭非常精巧。塔亭、檐口、壁柱、券部都是典型的巴洛克装饰。一、二、三、五层均是方窗,而四、六层却采用了上部半月形的窗子,使人从整体之中看到了变化。

窗的上部,以及正门的左右两面直至四到六层阳台的两侧,都镶嵌有精美的雕塑,丰富了大楼的文化内涵。四、六楼数只漂亮的晒台,采用黑色铸铁栏杆,与灰色的大楼浑然一体,显得精巧玲珑。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保险公司无法担保战火中的损失,上海的外资保险公司资金冻结,有利银行以8万英镑买得房产权。

21世纪初,外滩的建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产权置换,同时也彻底的改变了大楼的使用功能。产权置换后,国外的奢侈品公司纷纷入驻外滩3号,这使得她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闻名开来了。

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

  • 火车票
  • 汽车票
  • 飞机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门户 > 游记攻略 > 上海游记 >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