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公路文化是公路人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公路人思想活动、心理状态、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工作目标、行业形象等因素的重要体现,是公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从如何拓展公路文化,切实增强公路行业的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和服务力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公路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公路文化是众多行业文化之一,他是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被引入到公路行业的。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路文化也紧跟时代步伐快速前进。从狭义上将,公路文化是公路人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公路人思想活动、心理状态、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工作目标、行业形象等因素的重要体现,是公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贯穿于公路行业各项工作和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
二、公路文化的基本功能
文化是一面旗帜。公路文化为公路养护管理及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导向作用,它可以引导职工自觉去完成单位集体所定的奋斗目标,使职工把实现工作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二是激励作用。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是职工自我激励的标尺。使职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三是凝聚作用。公路文化含有一种准则机制,他具体而灵活地规范、调整着人们的行为,能够把全体职工的力量凝聚成一个合力,从而使个人行为构成的集体行为产生出最大的功效。四是辐射作用。公路文化主要在单位内部发生作用,当一旦形成规模,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可避免地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公路精神、筑路者形象以及全体员工的各种具体的宣传形式,对社会产生影响,推动社会文明建设。
三、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
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经过长期的,有确定目标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才能实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公路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全力提升队伍素质
当前公路系统中,从科班毕业的干部职工仅占30%,绝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由于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社会更加开放、法制更加健全,过去的一些老观念、老经验、老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这就迫使当代公路人必须加强学习,推进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教育引导全体公路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科学、求实、奉献、协作、创新等精神融入“铺路石”精神,培育爱岗敬业、热爱集体的主人公精神;充分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创业精神;顾全大局、同心同德的协作精神,把公路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职工的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公路精神文化建设成为全体职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共同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把重点放在提高公路干部职工的素质上来,努力丰富公路文化内涵,着力夯实公路文化基础,全力倡导公路文化思想。
(二)以站为家--全面营造和谐环境
公路人平时工作压力大、思想负担重等因素在一些单位或多或少存在着,努力营造和谐、宽松、舒适、整洁、温馨的工作环境是公路系统提高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干部职工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好的工作环境营造不仅仅停留在墙上、制度上、签到上,更应该体现在人文关怀上,要为职工建立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场所。“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公路系统,从单位名称到办公室,统一实施江苏公路行业统一标识,重点宣示了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组织使命、行为宗旨和服务理念。新视觉标识,提升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激励公路职工更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办公区域安装视听系统,以音乐缓解工作中间的疲劳、提高干部职工的审美情趣。为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满腔热情的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并了解职工家庭生活情况,建立困难职工家庭档案,对因伤致残致贫的职工,要重点救助解困,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大家庭集体的温暖。
(三)以路为基--全面丰富文化公路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公路出行要求的提高,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提出建设公路文化、打造文化公路,让公路的发展目标从原有的“走得了”、“行得通”向“走得好”、“行得畅”转变。在公路建设管理中开展文化公路建设,体现时代文化,做到和谐、创新、节约、环保,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业自身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是公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以文化公路为载体,体现公路核心价值观,体现公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核心价值取向。盱眙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的是国家4A级景区,是江苏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王国,素有“江苏九寨沟”之称。为策应盱眙旅游兴县策略,在铁山寺旅游公路建设中,盱眙县政府打破项目建设的习惯做法,精心规划和建设铁山寺旅游公路,坚持走公路建设与路域生态协调并重的和谐之路,坚持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和道路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公路两侧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种植绿化、摆放假山石,独具生态性、本土性和现代性,乔灌草结合,路景合拍,融于自然,给人渐入佳境的感受。
(四)以网为媒--努力延伸公路文化覆盖面
当前,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为公路人“四个文明”建设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搭建有利平台。从栏目的设置上各家不一,除设有单位概况、业务动态、文明创建、法律法规等基本栏目以外,可以增设公路博客,以便加强群众之间的相互沟通,实施公路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公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遇公路大中修等重大情况,及时在网站予以公示,取得政府的关心、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还可以开辟公路人文化专栏,刊载公路干部职工的诗词、文章、心得、书画、摄影等作品。网络平台看似渺小,实际却囊括了公路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折射出一个单位的工作动态和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