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乔厂长上任记》,激起了他的少年壮志。
在大学报考志愿书上,他郑重写下了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而他,更看重“管理”二字。
交通运输管理,却让他走向了科研之路。
大学毕业,他进入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从事运输经济研究工作,一干就是19年。
原本他以为人生会这样一直过下去,组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然后,退休。

2003年,一纸预期外的调令,改写了他的人生走向,他被调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开始了他另一段不同以往的科研管理生涯。
石宝林是个低调的人。
作为主管科研的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简称交科院)副院长、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研究道路运输宏观经济政策二十余年的专家,他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极少在媒体上发表个人观点。
获知记者要采访,他一口拒绝:“我这几年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科研管理上,具体的科研工作承担较少。不敢谈有什么科技成就。”他极力给记者推荐交科院的科技骨干,“他们长年工作在科研一线,是真正的科技之星。”
在记者的极力坚持下,这次采访终得成行。为人低调而拥有沉稳男中音的石宝林有着怎样令人难忘的科技故事?
一部电影,一个少年梦
几乎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关于“科学家”的梦。
生于河北的石宝林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绚丽多彩的梦想,他也没想过要当科学家。高考那年,一部《乔厂长上任记》让历经十年浩劫的人们重新燃起了改革的希望,也让一腔少年壮志的石宝林激情澎湃,立志做一个像乔厂长那样的管理者、改革家。
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郑重地写下了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之所以选这个专业,因为后边有“管理”两个字。
大学四年,踏实、好学的石宝林成绩优异,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由于表达能力突出、普通话标准,西安公路学院有意让他留校任教。
由于内心有着对科研的执著向往,他坚持填报交通部公路所(现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教研室主任与他进行了数次恳谈,也没能改变他的决心。
最终,他如愿以偿,1984年,被分到公路所,从事道路运输方面的研究。最初的工作是从打水、打扫卫生、拿机票开始的。对于打杂,他丝毫没有抱怨,而是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他说,公路所拥有浓厚的科研氛围。他所在的科研组组长朱学文是清华大学较早的毕业生,从事车购税研究。朱学文带领团组为我国车辆购置附加税的开征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依据。朱学文常常鼓励年轻人要勤于思考,多做调研,笔耕不辍。另外一名组长王明仪是留苏学生,治学严谨,对年轻人很是提携。在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带领和勉励下,每个年轻人都在积极搜集资料、做调研,发表论文。石宝林的科研之路由此开始。
石宝林说,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对科研工作的严谨、对从事工作的执著和热爱以及令人钦佩的创新精神,对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笔受用终身的财富。
1984年底,商品经济大潮风起云涌,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这时,朱学文告诉大家,有时间就多学学外语,对科研工作很有帮助。石宝林打消了挣外快的冲动,去北京大学进修外语,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做课题组组员时,石宝林没有满足于仅仅干好自己的事。工作之外,他注意观察组长、其他组员都在干什么,并主动学习,善于总结经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1990年,经过六年的科研锻炼,石宝林第一次做课题组组长,课题名称为“2020年我国公路网规划的战略目标”。
他带领课题组从宏观层面建立了公路网规划的分析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通过成本效益分析,选择合理的路网规划方案;全口径测算了建国以来我国公路资金的投入,得出了建国以来公路投入占GDP的比重呈U型曲线。该课题当年获得了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石宝林的科研路线一直处于平稳上升之中。1994年底,他被任命为研究室副主任,1999年任运输经济室主任。一如他的个性,踏实、稳重、平和、理性。他说,那时是真正在搞科研,全心全意热爱,全心全意投入,早起晚归,就连吃饭、睡觉都在琢磨他的课题。2000年,面向二十一世纪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的课题报告从头到尾十几万字就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
19年的科研经历,从他口中说出,一切都那么稀松平常,那么顺理成章,没有故事,没有波澜,有的只是过程和结果。
也许,在他平静的大脑里,一切波澜已不是波澜,只是每个热爱事业的人都会遇到困难一样,把它攻克就好了。
组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然后光荣退休。在他脑中,早已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好。而毕业十几年来,他一直按照自己当初规划的道路,一步一步向前走。他忘却了一部电影曾经给他的少年的梦。
他说,如果不是那个计划外的调令,他还在专心于自己的科研。毕竟,他付出了一个人最宝贵的19年青春韶华。
一纸调令,新的征程
2003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石宝林又一次面临新的选择。一纸调令,改写了他的人生走向,他被调到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任副院长,开始了他的另一段不同于以往的科研管理生涯。
交科院主要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和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开展前瞻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的研究。对于从事了19年交通运输战略与规划研究的石宝林来说,职位的变化意味着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专长。随着角色的变化,他的工作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做科研,搜集材料、做调研、写报告,都是亲力亲为。在调任副院长后,除去重大项目直接参与以外,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管理之中,在项目管理上着力宏观指导和把关。
石宝林告诉记者,相对于一般的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很重要的内容是做好项目的开题,制定研究大纲,对研究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最终完成课题的汇报、结题。
石宝林介绍,“十一五”以来,交科院围绕部党组的工作重点和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主持完成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战略研究”、“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战略研究”、“交通运输行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思路研究”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为部党组和行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其中69项成果被交通运输部等政府部门采用并形成指导行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来源于交科院布局合理的科研梯队。上任以来,石宝林特别注重科研梯队建设。他认为,科研梯队实际上就是一支创新团队,要按照业务领域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来考虑相关团队建设。团队建设需按照三个层次来架构,第一梯次为行业的知名专家,第二梯次为院学术带头人,第三梯次则是核心科研骨干。
“目前,我院第一层次的人才比较稀缺,这与行业本身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有一定关系。现在,我们的科研队伍还比较年轻,所以,现阶段的目标就是重点培养一支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有信心,因为我院作为综合型科研院所,业务空间广阔。相信再过五到十年,这批年轻的科研人员逐步成长起来,就会成为真正的科研带头人,使得院科研梯队结构更加合理。”
交科院兼具为部服务的公益性和经济实体的经营性双重性质。在石宝林看来,未来发展要处理好为部服务、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关系。当前,交科院工作为部服务方面较为被动。他经常对研究室主任说:我们既要做好部里的胳膊、腿,又要做好大脑,充分发挥交科院的智囊作用。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门永无休止的功课。
工作不止,创新不休
永不满足是创新的动力。无疑,石宝林拥有这种动力。老一辈科学家对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
他说,创新是科研的根本,也是科研的最大乐趣。
从最早开始做研究,每做一个项目,他首先会思考该项目是否有创新、在研究上是否有突破。这样的思维习惯,养成了他善于发现工作、研究中的问题,并一一解决它。
谈到交科院的科研工作,他告诉记者:随着交科院科研业务规模的扩大,科研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科研能力还难以满足某些重大课题的研究需要,例如,研究方式略显呆板、没有形成研究范式、调研工作不够深入、获取的案例不典型、缺乏深度分析等;第二,科研项目日益增多,项目进度的把握有待加强;第三,随着国家对项目预算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也要更加严格地控制项目经费的使用。
而如何做好科研创新,他心中早有盘算,并一直在努力实施。他认为,提升交科院的科研创新,有几个方面的工作尤应注意:
研究要有前瞻性,谋划未来研究方向。围绕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这条主线,落实“五个努力”的要求,面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信息化、现代物流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安全监管与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新需求,必须不断调整业务结构,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优化业务体系布局,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发挥更加突出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
打造专业化研究团队,重点培养领军科研人才。以培养研究部门和产业部门的科研带头人、技术带头人为重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团队,注重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制定并实施“科技团队与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结合院的业务发展与主要研究领域发展需要,重点培养行业知名专家、院级科技带头人与青年科技骨干,造就由高层次科技人才领衔、梯次配备合理的高水平科技团队。
加快综合实验基地建设。目前,在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下,利用财政部修购资金和部基本建设资金,交科院建设了13个实验室(含已建成和在建),对促进学科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基础。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科研手段不足、实验力量分散等问题,力争建成集环保、安全、检测、工程技术、材料分析于一体的综合科研实验基地。
日常工作中,石宝林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讨论问题。他说,科研工作需要发散性思维,需要不断创新,而创新的火花往往源于团队的畅所欲言。
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石宝林以及交科院精干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一个又一个对行业影响深远的项目,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如交通科技发展战略、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一五”规划、创新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交通行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政策研究、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等,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建设创新型行业战略研究”、“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
三个课题是在部党组的关注和指导下开展的重要项目。
“建设创新型行业战略研究”是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主要阐述四个方面的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界定了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五个要素:第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二是用现代科技提升和改造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水平,第三是不断拓展运输服务领域发展现代物流,第四是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之路,第五是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则将行业政策性、纲领性文件与具体实施建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如今,这些项目已经形成了行业指导性意见,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现“三个转变”、践行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五个努力”及部党组重大决策提供了相关支撑,同时也扩大了交科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低调是处事之风,创新是飞翔之翼。
石宝林说:梦想离你我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