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路资讯 > 一个人和一条路(图)

一个人和一条路(图)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2-06 00:00:00 火车票预订

  前不久,我们驱车来到海南省临高县新盈镇山龙村采访。在入村的路上,一位老人戴着一顶橘红色帽子,手拿着铁铲,正弯着腰一丝不苟地清理公路上的泥土和路边的杂草。“路上、路边要是泥巴、杂草太多,进出的车和村民都不好走,路也不好看,要抓紧清理掉。”老人告诉我们。

  他叫何建国,今年75岁,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养路工。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那条心中的路。

  修路,一份工作一份责任

  2004年7月,经《海南交通报》等媒体报道后,海南省公路局临高公路分局退休养路工何建国自费修路、14年无怨无悔养路的事迹感动了全省公路人,一个人和一条路文/陈 涛 林小钰也感动了海南。在海南主流媒体组织的“感动海南”评选活动中,他仅获得提名奖。有没有获奖,对何建国来说并不重要,他依然坚守他的“养路事业”,他一锄一铲修起来的那条两公里的通村路,依然那么平坦、笔直、宽敞。“老何修的是一条爱民路、积德路。”时任临高公路分局局长麦正良说。

一个人和一条路(图)

  说起这条路,它可是何建国一辈子的心血。1997年,何建国退休回到老家,在得知新盈镇通往山龙、美罗、青龙三个自然村的道路坑坑洼洼,天晴时灰尘漫天,下雨后泥泞不堪,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后,他坐不住了,决定自己修一条标准的砂土路。可这对当时每月只有几百元退休金的老人来说,修路的费用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经过和老伴商量,何建国将多年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路修到一半的时候,资金不够,他四处借钱,又卖掉了大儿子家的两头大肥猪和一头老黄牛。修路期间,老伴得了癌症,但他的工资都花在路上了,靠工资过日子的老何,哪有钱给老伴治病?老伴去世后的第三天,村民们又看到了老何在路上忙碌的身影……

  一条长2公里、宽2.5米的砂土路,终于修起来了,但一遇到下雨天,部分路段就会被冲毁。这时,老何又自己掏钱买砂土修补、养护,这一养就是14年。

  老人省吃俭用,当起了公路的养护人,他与路为伴,每天都要去巡查一番。在老何的精心养护下,那条两公里长的砂土路,路面平整,路两边花红叶绿,人、车进出十分便利。 “不怕孩子生病,就怕公路生病,孩子病了,可以找医生看;公路病了,我就是医生。”何建国朴实无华的话语,折射出了一位退休养路工的职业情怀——公路,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争取把这条路列入正常养护计划。不然,我不在了怎么办?”何建国为这条砂土路多方奔走,引起了海南省交通主管部门和临高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0年,这条砂土路被改造为水泥路,老人了却了心愿。大家都认为何建国应该轻轻松松地在家享清福了,但每逢刮风下雨天,他都要跑去查看那条路,看看路树是否被刮倒了,花草是否被牛羊踩踏了。2011年10月,海南遭遇了台风和强降雨天气。那段时间,他每天7点钟就起床冒着大雨去看路。有一天,他被横在路中间的树枝给绊倒了。

  树枝必须马上清理干净!何建国立即动起手来,但由于年纪大,加上患有眼疾,他一人忙不过来。情急之下,他只好打电话叫来在道班当养路工的儿子帮忙清理。忙了一个上午,路通了,而老何却被雨淋得病倒了。

  养路,想得多做得更多

  和老何一同走在新改造的公路上,他跟我们说得最多的还是这两公里的路。现在,他自己修、自己养的砂土路改为水泥路了,可以不用花太多的费用和精力养护了,但他不甘寂寞,又开始“捣鼓”其他事。为了美观,他在公路两旁种起了花草树木;为了让路人休息,他在路两旁制作了凳子贴上瓷砖供大家享用;为了排水方便,他又修建起了一条几百米长的水渠……

  村民告诉记者,老何不但出钱出力修建和养护村里的那条路,而且还曾多次到附近的村里帮忙修路、养路。为了附近村庄的村民候车方便,让出门的老人有个歇脚乘凉的地方,六年前,老何在路边种了几棵榕树,并掏出1800多元在省道临城至新盈公路和村路交叉口修建了一个候车亭。2011年9月,老何又花了3000元修了一个停车场。

  爱路,一种财富一种情怀在山龙村,何建国的家是一间简陋低矮的旧瓦房。几张破旧的桌椅,一台锈迹斑斑的电风扇,就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一张老式的桌子上放着一大摞有关他的宣传报道资料和奖励证书,2007年度“感动海南”候选人、“临高县助人为乐模范”、“全国新农村建设模范人物”……每一张证书都记载了老何曾经的荣誉和辉煌。

  2007年,老何得知隔壁村里有几位五保老人生活孤单的情况后,每年都去看望、照顾这几位老人,给他们送去大米、衣服等生活用品,走的时候还会悄悄给他们留下几百元钱。其中,老何对一位老人照顾了五年之久。除此之外,老何还买来电杆、电线给村里的学校牵拉电线,教室的门窗和课桌坏了,他就请来木匠进行修理。

  修路、养路14年,老何自己掏了十几万元,其中有一部分是向亲朋好友借来的。现在,老何每月可以领两千多元的退休工资,但他一直不舍得花一分钱来修理自家的房子或添置家具,而为了修路养路,他倾其所有。至今,他修路借的钱还有2000余元尚未还清。

  返程的路上,老何与我们说话的同时,双手一刻也没有停过,一会捡捡路上的小石子,一会拔拔路边水沟里的杂草。他说,当了几十年养路工,习惯了,退休后也闲不住。这几年,老何身体大不如从前,眼睛看东西也模糊了,有时候想多干一些事情,也渐渐觉得力不从心。但只要有时间,他都会骑着那辆用了15年的老式自行车,载着他的养路工具看路巡路去。

  或许,在老何的眼里,修好路、养好路比珍藏那些荣誉证书更加重要,这也是他这一生中最牵挂的事情。当然,他留给人们的,不仅有他修建、养护的那些路,还有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间流传。


上一篇 又是超速惹的祸
下一篇 陕西:商洛立交桥30天内连坠2...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