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暖的阳光照耀在长乐江上,跨越江面的桥面上,车辆来往穿梭……站立在桥头,望着行驶而过的车辆,浙江省绍兴市嵊州雅宅村村主任王建军笑了:“终于把这件大事在春节前全部落实,今年外出创业的村民开车回家,再也不用绕路或过危桥了。”
桥长84米,桥面宽8米,在赵宅至孔村联网公路上,这座新建成的同心桥,将大大缩短赵宅村及石璜镇邻近许多村到省道310嵊义线及嵊州市区的距离,不仅方便村民出入,也将大大拉动了石璜镇村级经济的发展。但谁能想到,这座桥梁是由当地村民集资兴建的,同时,根据《嵊州市农村公路和民间桥梁管理办法》的规定,嵊州市农村公路办公室也给予50万元的资金补助。
三届“心结” 十年期盼
“长乐江上要建桥了!”2010年2月初,这个消息像是插上了翅膀,很快传遍石璜镇雅宅村赵宅村的每一个角落,雅宅村村主任王建军告诉记者:
“这可是三届村干部的‘心结’,村民十余年的企盼啊!”
赵宅自然村位于石璜镇的南部,地理位置有些特别:两条通往集镇甘霖镇和石璜镇的主要出入路必须各自经过一座桥,从南面通往甘霖镇,必须经过横跨于长乐江的赵宅桥和孔村桥;而从北面通往石璜镇,必须经过横跨石璜江上的白竹桥。
原本,赵宅村经过赵宅桥和孔村桥可直通嵊义线,交通应该比较方便,但这两座桥建于30多年前,承载力只能容拖拉机通过,小轿车要非常小心才能通行,大一点的车子根本不能开。村民即使购买了培育雷竹笋的砻糠,也只能卸在桥对岸,靠肩膀挑到田里。由于桥上没有栏杆,经常有村民掉到桥下造成伤害。后来,这两座桥由于年久失修,先后成为危桥。又后来,这两座桥相继被洪水冲毁,村民的出行更加困难,严重制约了赵宅村的经济发展。
10年前,村民就已开始盼望改建老桥,可以直通省道310嵊义线。当时的村干部也有这样的想法,尽管也在不断努力,但由于一直因资金困难,计划搁浅。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拥有的汽车也越来越多,对于建新桥的企盼也越来越强烈……
凝聚温暖的“同心桥”
2009年春节,在外地创业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聚在一起谈起了建桥事宜,大家一致认为,新桥的建造已是迫在眉睫。在外地创业的企业家安少红和王林江在那次聚会中,带头捐款,每人拿出20万元建桥,另一个企业家王秋波也表示愿意捐款5万元。
有这45万元打底,村干部和村民的心都热了起来。
由于这座桥属于民间桥梁,造桥所需要的大部份资金,需要村里自己负责解决。前几年,赵宅村已投资80万元浇筑了村间道路。这一次建桥,对村级经济非常薄弱的赵宅来说,可为困难重重。几经商议,建桥筹建小组决定向村民开展募捐活动。
出乎筹建小组人员意料,募捐告示一贴出,立即获得了村民的热情支持,大家纷纷解囊,多的几万,少的几千,最少的也有3 0 0元,而安少红、王林江、王秋波等人答应共捐助45万元的捐款也立即到位。
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些经济条件并不好的村民也异常积极。
今年已77岁的老农王伯增,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曾是村书记,听见建桥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1万元养老钱。那1万元钱,对于王伯增来说,已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养老钱。王伯增的邻居告诉记者,王伯增家并不富裕,他的儿子、媳妇都是在企业打工的普通工人,钱也不是很多。王伯增1万元的捐款都是他和老伴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每吨午餐,。捐了这么多,实在太不简单啦!但老人说,造桥修路是积德的事,有生之年能有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以踏三轮车为生的村民王茂盛,尽管刚造了新房,欠了许多债,但他二话没说,拿出了300元。“他捐来的钱除一张20元的外,其他都是5元及以下的小钞,被汗水浸湿了,那都是血汗钱呀!”负责保管建桥资金的张财学深知这钱来之不易,找到王茂盛说,“我们知道你家里的困难,不捐也没关系”。
但王茂盛很是坚持,说建造新桥是大事,自己一定要捐的。
安少红的儿子刚读小学一年级,在爸爸的支持下,他把自己的1000元压岁钱捐了出来,还把上学期获得的20元奖学金也捐了出来。71岁村民袁兴尧一家,6000元的捐款中也包含了孙子袁力奔的1000元压岁钱。张祝英,一位嫁到外地的赵宅女儿,听说家乡建桥的事后,也送来了3000元……
赵宅自然村,这个多数人靠种田过日子的村庄,短短一个月内,400多农户为建新桥凑足了75万元!
新桥就是及时雨
“建桥是百年大计,必须经过规划和设计。”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受村民委托,村主任王建军等人成立了筹建小组,王建军任组长。筹建小组随后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并委托专业人员对桥梁进行规划、设计并编制预算。根据测算,建造整座桥需要近200万元资金。
2010年下半年,经过招投标,施工单位开始建桥。2010年6月份,暴雨袭来,长乐江汛情突发,孔村桥及赵宅桥两座老桥倒塌在滚滚波涛中,村民没法过江……新建成的桥立刻发挥了作用。
赵宅人为新桥取了一个表达全村民意的名字——“同心桥”——这是一座全体村民同心协力建造的桥。
2011年5月份,新桥初步建成。随后,村里又花30多万元进行引桥填土和砌坎建设。建桥实际费用已远远超出了村民的集资款,引桥及连接村水泥道路的部分路面一直没有硬化。“这样下去不行的,村民走路会很不方便。当时我们经过商议,决定借钱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王建军说。
新桥的建成,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雅宅村及附近的村民。养鸭专业户、孔村村民黄继干今年养了600只鸭子,他的鸭棚在长乐江的北面,即雅宅村一边的田地里,而他家住在长乐江的南面——孔村。“如果新桥没建好,那孔村桥和赵宅桥倒塌之后,我只能去买一只船来了,否则就过不了江,雅宅村建的这座桥,也方便了我们。”黄继干笑着说。
正在雷竹园里干活的雅宅村村民王传根也告诉记者,以前由于桥小,盖雷笋用的砻糠用大车拉到孔村后,只能卸在那里,然后靠肩挑手提过桥后拿到雷竹园里,因为太辛苦了,所以他一直没有采用砻糠覆盖技术,现在“同心桥”建成了,大汽车可直接将砻糠运到田头, 所以今年他也准备采用砻糠覆盖技术,提高雷笋的产量。“相信今年的收入肯定能比前几年高。”王传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