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路资讯 > 道班有帮“吹牛匠”

道班有帮“吹牛匠”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2-03 00:00:00 火车票预订

  黑龙江省绥棱县八里桥道班的养路工们个个都有一样“能耐”,啥?吹!

  他们逢人便炫耀他们那点“能耐”。于是,大家就有了一个雅号:“吹牛匠”!这个雅号乍一听不怎么顺耳,可八里桥道班的养路工们倒挺自豪的。他们总是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说:“这是能耐!没点儿本事还吹不出来呢!”

  说来也怪,这帮人文化有限,大字认不得几个,有限的几个字也写得不咋地。

  开会的时候一声不吭,逼他们说几句,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用咱东北话说:

  老费劲了!可是要显摆起自己那点“能耐”

  来,却争先恐后。只要大家凑到一块儿,保准海阔天空吹起来。

  其实说起来,那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儿,但你要是听了,却会觉得越咂摸越有滋味儿。不信?下面就让他们给你“吹一吹”!

  闲事王

  万桂杰,八里桥道班班长,典型的工作狂、“忘家一族”,他的“能耐”就是管闲事儿。

  新分来的小王有一段时间整天无精打彩的,万桂杰一问才知道,对象嫌小王是个养路工,告吹了。万桂杰当时气得够呛,瞪着大眼珠子冲县城的方向直吼:

  “太不像话了,我就不信她不走路!养路工咋了?没养路工你上哪儿走好路去?养路工也是人,也需要爱!”骂了一通后,就自己就进屋生闷气去了。

  静下来一想,自己既是班长又是关心下一代领导小组组长,每天只顾着干活,却忘了关心职工的生活,也有责任。

  第二天一早,他骑上自己的老“永久”

  牌自行车就回了县城。找到那位姑娘,万桂杰二话不说,自己先做了深刻的检讨,然后耐心解释,讲起了养路工的艰辛,直讲得自己都流出了眼泪。最后他说:“你们有感情基础,彼此明明互相惦记,错过了好姻缘太可惜。你不知道,小王夜里说梦话都喊你的名字哩!”

  姑娘终于被感动了,决定继续与小王交往。万桂杰高兴地说:“时机成熟了你俩就结婚,城里没房子,暂时先住到道班附近,房子我来安排。”姑娘低下头抿着嘴笑,算是答应了。

  万桂杰高兴得不得了,好不容易回趟县城,都没顾得上回家,就马不停蹄地骑上自行车赶回了道班。到了门口,他兴奋地大喊:“成了,成了!”小王得知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第二天一大早,万桂杰就开始忙活找房子。两个月后,这对小青年就结婚了,日子过得温馨又甜蜜。

  话匣子

  张治是八里桥道班嘴皮子最快的人,在班里号称“大吹”,他一天不说话就能憋死。他的口头禅就一句话:“我不是吹,别小看我们养路工……”这话一出口,肯定马上开始吹开了,一股脑把他们干的那些事显摆出来。你别说,听了他的显摆,还真叫人感动。

  那天一早,老张在桥东头路段打路肩草,就听身后“嗖”的一声,一辆摩托车一溜烟疾驰而过。看着渐渐远去的摩托车,他憋不住了,自言自语地嘟囔:“显摆个啥嘛,谁还不知道你有个摩托?骑这么快多危险!”这话还真让老张说着了,话音刚落,那辆摩托车一溜烟就没影了。老张直起身:坏了,八成出事了。他二话不说,骑上路边的自行车飞快地向出事地点赶去。

  路边沟里还冒着烟,一个小伙子躺在那满脸是血,摩托车歪在一旁。老张急忙把已经昏迷不醒的小伙子抱上来,拦了一辆车火速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小伙子慢慢苏醒了过来,断断续续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小伙子在县妇幼保健站上班,早上喝了点酒,一犯晕,就摔进了沟里。人都这样了,还能说什么,老张硬生生地把埋怨憋回了肚子。给小伙子的单位打了电话,待他的单位领导和亲属来了以后,老张就悄悄离开了医院。

  事后,小伙子特意跑来拿钱谢老张,老张板起脸严肃地说:“救你可不是为了钱。我不是吹,别小看我们养路工……”

  理发师

  汪友是道班里年龄最大的养路工,一天到晚没什么话,只管闷闷地抽烟。他抽的烟不用买,都是把自己在道班周围地头地脑种的烟叶子晾干后卷着抽。别看他不声不响的,却有一项很不错的手艺:理发。

  什么板寸、小平头、侧分头他都会,就连给女士做发型他都会。

  当然,理发只是他的“副业”,工作期间他可不给任何人理发。他说:“那就叫不务正业了。”每天他早早就上路把任务完成,他包养的一公里路,年年都是优等路。干完活,他早早下班,然后带上理发工具就出门了。先到附近的敬老院,再走村串屯,为农民义务理发,每天转一圈儿,他都成百姓的义务流动理发师了。

  老汪为大伙儿理发的习惯,其实源于敬老院的吴大爷。那还是几十年前的事。

  当时汪友只有三十多岁,一天,他见到路上一位老人头发很长,都快分不出男女了。

  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位老先生,住在附近的靠山敬老院。“咋不理个发呢?”汪友问。

  “没人会理啊。”老人答道。汪友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他买来理发工具,先是在毛刷上练习,然后就在自己的孩子头上练,渐渐掌握了技巧,开始给工友们理发。久而久之,汪友练就了一把好手艺,理所当然地成了大家的“御用理发师”。

  说起来,理个发不算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可汪友这一理就是三十年,风雨不误。那天,吴大爷重病,非让老汪来给理个发。老汪闻讯冒着大雨赶到敬老院,细心地为吴大爷理了头发。老人看着汪友湿漉漉的衣服,有气无力地说:“是你第一个给我理发的, 不过这次也许就是最后一次了,我跟你好好说声谢吧!”汪友看着憔悴的老人,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

  次日一早,吴大爷就安详地走了。这件事,至今仍让老汪难以释怀。在他心里,最后那次理发,给自己留下了深深的念想。

  修车匠

  郝大奎是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勤快、善良、乐于助人。他有一把修自行车的好手艺,不管是啥毛病,经他一修,包好。

  那天傍晚,大奎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满头大汗地推着自行车急匆匆走过。就热心地过去问:“咋不骑上走?”妇女差点哭出来,说:“我是泥尔河的,老伴儿一早进城突然犯病了,正在医院抢救呢。

  我着急送钱,这么晚了又没车,只好骑自行车去了。谁知刚到八里桥车就坏了,你说这可咋办啊?”

  大奎一看,是车后轮轴承出了毛病,二话不说,拿出工具和配件,手脚麻利地帮妇女修好了自行车。妇女拿出钱包问:“多少钱?”大奎嘿嘿一乐说:“不收钱!”妇女愣愣地看着大奎说:“小伙子,你心眼儿可真好!”

  后来,大奎发现过路的自行车经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毛病,不是螺丝松了,就是车胎扎了。这里离村屯较远,修起来不方便,给行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大奎就索性在道班门口摆起了修车摊子,旁边立块“免费修车”的大牌子。从此,道班又多了一门生意——修车铺。

  自打有了这个免费修车铺,大奎可就忙开了。上工的时候,他就把打气筒、零配件放到摊子上,供行人免费取用。收工回来,他根本没时间休息,连吃饭都是火急火燎地随便扒拉一口,就跑去修车了。

  不是接车链子就是补胎,整得他两头忙。

  忙归忙,他倒不烦,还干得挺乐呵,他说:

  “出门在外不容易,能帮咱就帮一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小秀才

  小海大名王海,岁数在班里最小,肚子里却最有“墨水儿”。他中专一毕业就来到了八里桥道班,是班里的“小秀才”。

  大家都喜欢小海,他不但长得招人喜爱,还有一手好文笔,谁有什么新鲜事,都爱找他“显摆”。他就能给写成报道,不时还能在当地报纸上发表,尽管多是“豆腐块儿”,可大家仍是捧着报纸奔走相告,爱不释手。小海可不满足于这些“豆腐块儿”,他经常对大家说,“得干点儿‘有动静’的大事儿,上把电视才过瘾!”一句话噎得大家鸦雀无声。

  一次,在小海包养的桥头路段附近,一辆四轮车不慎扎进了桥下的沟里。当时正值秋季,雨水很大,一车人全在冰冷的河水中挣扎。当时可把小海吓得够呛,不远的老张看见了,扔下工具飞奔过来,第一个跳进水里,一手一个,拽上来两个正在扑腾的小孩。见小海站在岸上傻呆呆地瞅着,老张就冲他大喊道:“装啥斯文,还不快救人?”小海这才反应过来,扑通一下也跳进水里,抱上来一位老太太。事后,小海也跟着“显摆”开了,他说:“救人的感觉可真好!”

  这就是道班里的“吹牛匠”们的故事,虽说都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和组织的肯定。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万班长‘全国劳模’的荣誉是靠显摆来的吗?咱道班的全省标兵荣誉称号和那些大大小小的红牌子是靠吹出来的吗?不,这是硬干出来的!”

  说得好,这话不是吹!真的!

上一篇 今年哪些工作是重点
下一篇 长乐江上“同心桥”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