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路资讯 > 那一场雪

那一场雪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2-03 00:00:00 火车票预订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成百上千养路工中,兴义公路管理局安龙段兴隆养护段段长李佑文只是极为平凡的一员。

  30多年的锻炼,使他从一名普通的道班养护工成长为一名养护站负责人,成了养护生产的中坚力量。2012年元旦前夕,李佑文为我们讲述了数年前关于一场大雪的故事。

那一场雪

  抗击雪灾成就英雄

  2008年的那一场雪,来势之凶猛,让人记忆犹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交通大动脉上车辆大量被堵。贵州百年不遇的灾情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国务院总理***亲临贵州指挥抢险救灾,为了确保所管养的公路安全畅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黔西南州国省干线公路上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动人事迹。

  不顾危险上路排障

  2008年1月24日5时30分,连日防滑抢险十分疲惫还躺在床上的李佑文,突然接到养护段防冻防滑抢险指挥部来电,他们站管养的省道313线多处因冻雪压倒公路边的竹子和树木,挡住了公路,过往车辆无法通行,希望迅速组织人员上路处理。

  李佑文放下电话,心里犯了嘀咕,怎么办?这几天站上的职工筋疲力尽,他实在不忍心叫醒还在睡梦中的同事,但是他想到天寒地冻被堵在路上的车辆和旅客,特别是长年在外的游子,此时是多么的心急啊!想到这,他摸出手机准备打电话,但是一看,没有信号。这时他才想到,这几天通讯基站因受到雪灾的影响,手机打不通。他立即跳上自己的面包车,到站上叫醒站上的同事。

  当他们赶到被堵路段时,车辆已经被堵成长龙,他们顾不上寒冷,跳下车冒着还在下个不停的雨夹雪用砍刀砍断倒在公路上的竹子和树木,开始了清理工作。不时有冰块掉下打在身上,他们顾不上疼痛。有时那些冰块打在脸上或掉在脖子里,冰冷辣痛无法言表,他们用手揉一下又继续干活。这些微小的细节,被细心的驾驶员们看到了,他们在车上找出所有能够当“刀”的工具,自发地加入到抢险保通的队伍中。

  清理一段,被堵的车辆行走一段,前面还没有畅通,后面又有树倒下了。他们看到被堵的车辆和一张张焦急的面孔,顾不上饥饿和寒冷,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衣服分不清是被雨水还是汗水浸湿了,结成了冰,又硬又冷,砍完了又接着铺撒防滑砂。渴了,他就喝下冰冷的矿泉水,饿了,在抢险工地上吃下难咽干硬的干粮,他们就这样连续几天在路上来回来地砍啊,铺啊。

  坚决支持国道上的兄弟

  当天深夜,兄弟站幺塘公路养护站管养的国道324线灾情加重,在2150公里到2163公里短短的13公里路段先后发生了8起因路面太滑导致的交通事故。2月1日上午,段部防冻防滑指挥部要求他们组织人员援助幺塘站。仅有的11个职工中就有8位女同志,他们已经连续干了十多天都没有休息,保畅任务也很重,怎么办?尽管他们的任务比较重,但是国道上的压力更大,每天过往的旅客就达八九万人,况且还有一部分运输供应沿海地区及东部城市人民群众生活的鲜活农产品车辆,不管怎么样,都要去支援国道上的弟兄们!

  李佑文集中了站中心组成员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只留下三名男同志继续坚守他们管养的线路,其余8位女同志支援兄弟站撒盐化冰。直到2月3日,气温有所回升,冰雪逐渐融化,看到一辆辆汽车飞驰在他们管养的公路上,应急抢险战斗警备状态才解除。

  庆功会上腼腆的养路工

  在雪凝之后的4月3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召开 “抗凝冻、保民生”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当主持人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读到“抗凝冻、保民生”个人记一等功人员名单中的李佑文时,一个黝黑,中等身材还带一脸腼腆的中年男人走上主席台,从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手中接过证书。

  当省委书记要同他握手时,李佑文却不知所措。他是此次表彰大会上整个黔西南州交通运输系统惟一在“抗凝冻、保民生”工作中荣立一等功的职工。此时,拿着烫金证书,他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父亲的教诲促使他献身公路

  1981年6月20日,李佑文永远铭记这个特殊的日子,因为那天是他正式成为一名光荣养路工的日子,也是在公路战线上奋斗近三十年的父亲教他要怎样去热爱公路、热爱工作的日子。父亲拍拍他的肩膀说:“养路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得有人去干啊,要是每个人都嫌这份工作辛苦,都不愿意干这个工作,那么要不了多久,公路将是破烂不堪,那时车辆行走都很困难。”

  是的,父亲参加过多次大型剿匪战斗,也立过了不少战功,退伍后本来可以安置到比养护段更好的单位工作,但是还是选择了公路养护事业,和公路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时,老人又动员自己的儿子来接替他的班。自从他参加工作的那天起,父亲谆谆的教诲,父亲的那句“养路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得有人干啊”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干好自己本职工作,让公路更加平坦,让公路更加畅通。

  还不完的亲情债

  李佑文女儿李玖露6岁时就送到了离家100公里外的寄宿制封闭学校上学,上学第一天,当他把各种入学手续办完准备离开时,女儿哭着要跟他回家,拉着他的衣角死死不肯放手。他那时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啥滋味。

  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他欠女儿太多太多。繁重的公路养护工作,让他不知道给女儿开出过多少次“空头支票”。原计划每月接一次,但是都被“工作忙”给耽误了。父母来学校看望自己,一直是女儿的奢望。每当到约定的日子,女儿就站在学校铁门边守望着。一次,他们忙着抢修公路迎接大型荷花节的召开,等下班坐上最后一趟客车前往学校去接女儿,一路又下起大雨,遭遇堵车。当他赶到学校时已是晚上十点,女儿还一直站在学校门口哭闹着,生活老师批评了李佑文。他没有申辩什么,心情沉重地接走了女儿。

  现在女儿已经在上海上大学了,他都很少有时间去看望。不过现在女儿成长为婷婷玉立乖巧懂事的姑娘,她能理解父亲的工作,也能理解父亲对公路养护事业的执著。

  全心投入 带好团队

  担任安龙公路管理段兴隆养护站站长以来,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他总是身先士卒,事事走在前,样样带着干。对于刚参加工作有思想波动的年轻人,他常常找他们谈心,并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在工作上照顾他们,让年轻人在养护站里有了家的感觉,让他们逐渐接受并热爱公路养护工作。

  他坚信,没有带不好的队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修不好的路。凭着这一信念和勇气,他带着全站职工风雨无阻奋战斗在养护一线,让公路达到畅、洁、绿、美、安、舒的标准;凭着这一信念和勇气,他一干就是30年,多年的锻炼,使他从一名普通的道班养护工成长为一名养护站负责人,成了单位养护生产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站之长,要别人做到的,他总是先做到。他没有私心,常常把自家的面包车开来当公车使用,就连汽油钱都是回家向老婆“讨要”。他带领养护站同事团结互助友爱,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嘉奖,上级领导给他中心组成员的奖金,他们都拿出来按照工作表现情况分给全站职工,这事在全局成了各个养护站学习的榜样。

  兴隆养护站担负着省道313线及省道210线38公里的路面养护和保洁任务,劳动力相对不足。要完成大量的养护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他从来不抱怨,重活脏活他总是抢着做。在工地上,哪里忙哪里就能找到他的身影。对待站员他既是头,更多的却像老大哥。因为他的模范带头作用,站上全体人员都是有工作争着做,不拈轻怕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站荣我荣、站衰我衰为工作准绳,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平凡的工作也要干得有声有色

  “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这些职业操守可谓在李佑文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法定假日和国定假日,他经常要开着车到路上看一看,遇到影响公路畅通的落石,总是会停下搬开;遇到水沟淤塞,就取下随车带的十字镐和铁铲,清通了才离开;遇到行道树倒下挡在公路上,他总是到附近群众家中借来斧头锯子,把障碍排除。

  越是重大的节假日,公路越是离不开人。2009年春节,为了确保春节期间公路安全和畅通,李佑文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经常上路巡查,有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就马上组织人员修复,保证了春节期间沿线群众的安全出行。他虽然不是党员,却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一心扑在公路事业上,默默地奉献。他对工作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感化和激励着周围的人。

  30年来年,他做了太多太多的事,他却认为那些都是该做的,但是就是这些貌似微不足道的事,有时候却让人们难以忘记。2011年1月19日夜间的一场大雪,致使安龙县境内多条公路覆冰太厚,已不能保证公路上行驶车辆的安全行车,公路路政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决定于1月20日凌晨6时20分封闭省道313线兴隆镇石盘至巧凹路段,等待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除冰后才能通行。在地方政府和段部组织的抢险保通队伍到来之前,他和站上的同志给受困的驾驶员送去开水和方便面等物品,专门安排两个同志在站上烧开水,让被困在养护站门口及附近的驾乘人员每人都能喝上开水。

  李佑文,一个普通的公路养护职工,在平凡而艰苦的养路生涯中,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无愧于“全国百佳模范养路工”的光荣称号。


上一篇 开启上海北大门——崇启大桥通车...
下一篇 湖北:洪湖突现公路滑坡塌陷险情...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