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公路管理处高速公路治超站的路政员祝云红爱好书画,他结合治超工作创作的书画作品深受过路司乘人员的好评。2011年12月26日,“祝云红工作室”的成立,在他的生命中立起一块闪光的里程碑。
2011年12月22日,冬阳暗淡无光,大街上寒风刺骨。我们来到祝云红的家。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毛坯房,家里连一副像样的窗帘都没有,地上摆着各种形状的石头和碎瓦片,墙上挂着两幅刚完成的山水画,桌子上铺满了宣纸,十几支毛笔和砚台压在上面……祝云红说这些都是他的“宝贝”。看到这个场景,我真正体会到了《陋室铭》的意义,那几句经典的词句涌上我的心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穷日子滋生新渴望
祝云红1975年出生于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自幼家境贫寒,祖辈还曾乞讨为生,父亲大字不认识几个,他这个有点像女孩子的名字也是别人给起的……这样的成长环境或多或少在他的心中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即使这样,家庭中知识和文化的匮乏在少年云红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对“墨水”的渴望却异于常人。
祝云红说,他小时候经常会对着一些事物出神,浮想联翩。经过村口那棵千年古樟树,看到别人家百年老宅屋檐上的雕刻,自家门前飞过的小鸟、天上飘过的白云,他都会陷入沉思。对“墨水”的渴望终于找到了突破点,祝云红的舅舅每年春节都会给人写春联,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跟着学起了毛笔字。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模仿,云红的毛笔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七年军旅镀金
19岁那年,祝云红到新疆库尔勒参军。凭借在中专学的钳工手艺,祝云红在部队有了用武之地,他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修理飞机的能手。繁忙的军旅生活并没有冲淡他对书画的喜爱,每当孤独和自卑感涌上心头的时候,他就一个人跑到戈壁滩或者是大沙漠里,躺在旷野,听着风声从沙棘上、骆驼刺上呼啸而过,看着蓝天、白云,云红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安慰。同时,大西北荒凉和苍茫的美感深深地触动着他,生命的韧性和伟大也不断地撞击着他的心灵。
对文化知识渴望强烈的祝云红十分好学,他在部队里完成了法律大专的函授班学习,还主动参加了北京一名老教授在新疆举办的书画培训班。一学就是三年,哪怕工作再忙再累,他也坚持和老教授互通书信,把自己的作品与心得和教授进行交流,寻求突破。三年时间,他们来往的书信摞起来有厚厚的一沓。
当兵六载,祝云红已经是部队二级士官,也曾三次荣膺三等功,1998年还被评为“新疆自治区双拥代表”。军旅生涯的第七年,由于父亲病逝,妹妹又在上大学,祝云红只好告别军旅生活,退役回家担负起家庭的重担。退役时,陪伴他一起回到家乡的,还有整整五麻袋的书籍,这是他当兵7年来的全部家当。
寒夜挡不住热情
2005年,祝云红到衢州市公路管理处工作,成为治超站的一名路政人员。此时的他在字画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风格,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然而艺海无涯,在一次书画交流中,祝云红结识了衢州书画院院长田人,田人对书画、篆刻的专注和敬业深深地打动了他。受其影响,祝云红开始爱上了篆刻。他说,篆刻之道很精妙,小小的一方印章上汇集中了书法、绘画、意境和刀工,是精髓中的精髓。“事之成败在细节”,祝云红一直牢记田人的教诲,“一个转折的翻转没有刻好都不行,必须要精细,必须要一丝不苟。”灵感来的时候,即使大冬天祝云红也会半夜里从被窝里爬起来,生怕一觉醒来什么都记不得了。为了刻一方印章,刻到半夜两三点那都是常有的事。
不仅如此,对艺术有远大追求目标的祝云红还在全国各地拜师学艺,在北京、天津等一些高校里也都有他的老师。
一直以来,他们保持着联系和沟通,甚至有几次,他还带着作品坐火车到北京、天津当面请教。这对于工薪一族的他来说,十分不易。
人生新平台
时代的进步推动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已经成了我们新时代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像祝云红之类有梦想、有才能的文化人将迎来大展身手的好时机。2011年12月,衢州市公路管理处常山高速治超站以祝云红的名义,筹建了一个书画工作室。工作室挂牌的那天,看着“祝云红工作室”的红牌,祝云红开心地笑了。
“祝云红工作室”设立的初衷是用书法、绘画、漫画等艺术形式,服务司驾人员,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宣传公路法律法规,陶冶职工思想情操。据了解,这是浙江省交通系统内第一个以职工名字命名的书画工作室。
2011年12月2 6日,祝云红将自己创作的对联和福字赠与了杭金衢高速公路常山治超站内等待处理的超限车辆驾驶员。安徽籍驾驶员年某因为运输木材超限被查获,年某的货车超限了8吨,路政执法人员责令其卸载。当祝云红将自己创作的对联赠与年某时,年某既惊喜又惭愧。对联写到:超限超载存祸害,利国利民见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