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路资讯 > 地震遥感之憾

地震遥感之憾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2-03 00:00:00 火车票预订

  “这让我们搞遥感的, 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5 ·1 2汶川地震后,***总理即飞赴灾区,飞机上工作的照片显示,手里拿的还是地图,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李小文,在他的博客上如此感叹。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使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近距离地为公众所了解。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它们在应对自然灾害上的作用。问题是,经过此次地震的洗礼,我国的遥感技术到底如何?该项技术在公路建设或重大公路灾害的应对上,将产生什么新走向?这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地震遥感之憾

  有资料显示, 汶川地震发生初期, 由于我国卫星少而空间覆盖不够,光学卫星怕云且分辨率低,雷达卫星更少,以致在最初两天没有满意的影像可获取,只能靠日本、法国、德国的卫星支援,以及借助“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成员国的身份向美国政府求助。但事实上,汶川地震当天,世界上的很多卫星都没能及时发挥作用,意大利卫星当天晚上才运行到上空。次日,日本的陆地观测卫星A L O S,尽管装载着全色立体测绘可见光遥感器和相控阵雷达,由于当时距离汶川的垂直上空很远,导致重要公路工程等图片的分辨率低到几乎不可辨认。

  我国现有240多个分布在不同部门的遥感机构,在国家层面上并无统一的协调机构,航拍基本上还各自为战。

  第21届ISPRS大会主席、ISPRS学会秘书长、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曾说,汶川救灾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遥感方面,中国没有国家一级的应急体系,没有专门的协调和统一组织部门,缺乏综合的遥感调控机制。”

上一篇 福建:高速厦门征管所节能实践
下一篇 新政策对贵州将实行适度“政策松绑”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