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航空资讯 > 2011航空消费调查:七成多消费者遭航班延误

2011航空消费调查:七成多消费者遭航班延误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2-03 09:20:34 火车票预订

2011航空消费调查显示:近半消费者对延误后的服务不满意

  新闻提要

  七成多消费者遇到过航班延误,近半消费者对航班延误后的服务不满意。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0年投诉统计分析,航空服务投诉已成为服务类投诉增幅最大的行业。
  针对这种情况,中消协联合民航运输司及部分省市消协开展了此次调查,共有包括沈阳、大连在内的28个城市的6000名消费者参与,调查显示,航班延误问题最为突出。

  选择航班最关注时间、价格和安全

  问卷调查表明,有83.2%的消费者认为目前购买机票比较方便,电话购票和网络购票是消费者最主要的购票渠道,分别为41.7%和37.7%;而直接去售票处现场购买机票的消费者占比较少,为20.6%。
  在众多可选择的航班面前,调查发现,在影响消费者选择航班的考虑因素中,航班时间最受关注,同时机票价格和安全也是消费者选择航班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事后处理 近半消费者对延误后的服务不满意

  一旦遭遇航班延误,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则是应对航班延误的基本对策。
  调查发现,当遇到航班延误时,得到及时告知、协助改乘是航班延误时消费者最大的需求。
  目前消费者对航班延误后续服务的评价较低,有49.5%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的消费者仅占16.8%。
  航班延误除了会改变消费者出行计划外,可能会给部分消费者带来实际经济损失。调查发现,34.1%的消费者认为航班延误的确给自己造成了实际经济损失,另外65.9%的消费者并未造成实际经济损失。
  对于“只有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长时间延误才能索赔” 这一政策,仅有39.3%的消费者知道,而60.7%的消费者并不知情。
  被访者中有6.5%的消费者曾获得航班延误损失赔偿。这其中38.4%是航空公司主动进行赔偿的,47.5%是与航空公司协商后得到赔偿的,8.1%是向民航局或消协投诉后得到赔偿的。

  乘坐航班七成多消费者曾遇航班延误

  近年来,消费者普遍感到航班延误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调查发现,有76.5%的消费者遇到过航班延误,中消协表示,这表明目前我国航班延误情况普遍存在。
  但对于航班延误,消费者的理解往往与航空公司的解释存在差异。调查发现,有超过44%的消费者认为“比航班预定时间延误1小时以上”就算航班延误,也有39%的消费者认为“未按机票载明时间起飞”即算航班延误。
  中消协的工作人员表示,调查结果说明绝大多数消费者理解的航班延误,是根据机票这一运输合同的约定航班时刻来理解的。
  但根据民航局《航班正常统计办法》,我国关于航班延误的定义既不是未按客票载明时间起飞,也不是比航班预定时间延误1小时以上。客票上载明的时间不是起飞时间,而是离站时间,即关闭舱门时间。飞机关闭舱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滑行起飞才算正常。
  从航班延误原因划分来看,如果航班按时登机并关闭舱门,在此之后的延误可归为航空管制等非航空公司原因。航空公司有时为了获得靠前的排队放行顺序,明知航班会延误,也安排旅客登机,造成旅客登机后被迫在机舱中等待数小时的情况。消费者认为,航空公司为了撇清自身责任,宁愿让消费者在机舱中等待,而不是在候机室等待。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了消费者对航班延误的感受,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
  在调查中,多数消费者表示,最常遇到的航班延误情况,是在到达机场后才得知的。
  对于最常听到的航班延误原因,天气原因是消费者最常听到的,达到了51.7%,其次是航空管制,为40.5%。
 

上一篇 铁路金华西站拆除临时候车棚
下一篇 河北航空春节期间为员工组织系列...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