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广州开往北京西的T98次列车上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除夕晚宴,列车服务人员和中外乘客一起举杯庆祝新年的到来。

王德宇,T98次列车列车长,哈尔滨人,职高毕业,经广铁招聘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已有11年

夜色渐深,不少乘客在睡梦中辞旧迎新。
1月22日,除夕,气温9℃,天空飘着小雨。天气阴冷,广州的大街小巷陆续挂上了灯笼,贴上了春联,一片红火。发车前,王德宇和同事们把列车车厢里装饰了一番。
王德宇是广铁集团T98次列车的列车长。在他11年的铁路列车员工作生涯中,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班车。不过,这趟车到站时,将是龙年的正月初一。傍晚6时05分,列车缓缓驶出广州东站,开始一场持续20小时的旅程。
习惯
发车前给家人一个简单的电话
检查车上的灭火器,检查出行记录,检查残障人士洗手间的马桶……王德宇动作熟练,干净利落。列车出站不久,王德宇就从最后一节车厢开始了例行巡车过程。担任列车长已有两年,王德宇对这趟列车早已熟悉。
2001年,18岁的王德宇从哈尔滨市第26职业高中毕业,学空乘专业的他没能上飞机,却阴差阳错地通过广铁集团的招聘,来到近3000公里外的广州,成为一名列车员。2005年起,王德宇先后在京深线、广深动车组担任列车长,直到两年前,他被调到T 98次列车上。
“工作11年,从没能在家过年。”春运正是铁路最繁忙的时候,即使碰上休息,王德宇作为列车长也不可能有空回遥远的家乡。
王德宇所在的T 98次列车从广州东站始发,中途只停长沙、武汉、郑州三站。到达北京西站后,它改名为T 97次,从北京始发,终点是香港九龙。之后再如此往返,到达广州东站,结束一个班次,前后共需7天,由同一组乘务员执行。由除夕始发,就意味着从除夕到年初六这7天,王德宇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要在列车上度过。
在出发前,王德宇给家里和女友各打了一个电话。这已是他的习惯。虽然是除夕,但电话里也只是简单寒暄了几句,接受妈妈的叮嘱,再叮嘱放假在家的女友要小心一点。
王德宇和同事都已习惯在列车上过年,但他们想不到的是,3号车厢硬座的孙先生一家,差不多也养成了在车上度过除夕的习惯。河南巩义市人孙先生在佛山禅城开了一家服装店,已有十几年了。但这些年来,他只有三次在除夕前买到返乡火车票,此外都在火车上过除夕。
“票真难买啊。”孙先生说,此前他算好时间,每天骑自行车到离服装店3公里之外的售票点买票,早、中、晚各去一次,但始终没买到票。几乎绝望的他,前两天突然发现除夕有这么一趟列车,他毫不犹豫买下了票。这次他是和妻子回娘家去看看,妻子已经3年没回过娘家了。硬座车厢全都坐满,还有一些无座的乘客。他几次说起车票难买,总是引起大家共鸣。
旅程
除夕旅途的盼望
晚上7点过后,餐车逐渐繁忙起来,陆续有几名乘客走进餐车,点了炒菜、啤酒等。一盒盒快餐也由列车员送往各节车厢。
饭后8点多,一些吃完饭的乘客被留在餐车里,25名列车员也陆续来到餐车,列车员给每张餐桌都摆上了水果、零食和饮料。随后,王德宇举起一杯可乐,祝福大家新年快乐。餐厅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是王德宇出发前临时准备的,每逢过年,列车上都会准备一些食物。
餐车内的几名乘客一聊开,发现都是要回郑州的河南老乡,顿时用家乡话聊起来。今年2 0岁的乘务员金鑫当天生日,许多人上前跟她合影,祝她生日快乐。
其中最兴奋的当属印度人S unil和Wendy夫妇。第一次来中国旅行,夫妻俩挑选了中国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候,为了看风景,他们全程都坐火车。虽然不会中文,他们还是乐在其中,在餐车里打着手势跟不少列车员合影。Wen dy在广州已经待了9天,这次准备乘火车前往旅途的第二站―――北京。虽然没去过,但Wen dy随口就能说出北京的名胜,她还准备去北京购物血拼一番。
郑州人林先生和新婚妻子是大学同学,毕业就到广州工作。三年来,他们年年都提前回家,偏偏今年只有除夕的票。
北上的列车里,大多是返乡的乘客,他们搭上兔年最后一班列车,赶在龙年的第一天,赶回去与家人团聚。
但也有例外,顺德陈村人周先生带着一家四口也在列车上。作为老广,他们显然不为探亲。原来是趁着长假去北京旅行。大儿子从顺德乘车到广州排了半天的队,才买到除夕的票。虽然不在家,但对妻子罗女士而言,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过年了。
愿景
同一列列车
不同的心愿
每个人在新年,都有自己的愿景,尽管或许并不宏大。
乘客孙先生等过完年后,还会回到佛山经营服装店,虽然连称只是小本生意,但他打趣说,“只要有票,每年带全家买卧铺回家肯定买得起。”
老张则希望华强北的生意形势能好一点,为儿子多攒点钱。“以前说去华强北做电子,就是去捡钱啊,但这两年就不行了。”
周先生的希望则在两个儿子都能找到称心的工作。长子在读大二,学化学,以后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小儿子读中专,学机电,再过一年就要毕业。
与同车大多数刚工作两三年的乘务员不同,年届而立的王德宇正是年富力强时。对于未来,他坦言并没有更多打算。十几年来,囿于体制和现实原因,当初同一批到广州的120名同学,留在铁路系统的只剩下20多名,大多数人回东北老家谋生。不过王德宇认为,如果没有特别的机会,新的一年他还是在火车上好好工作,或许还考虑与相恋数年的女友结婚。
铁路究竟苦不苦?王德宇说不上来,炊事员王原静也说不上来,他也没有更多的打算,只想着忙完了再给家里打个电话。他的女儿除夕正好周岁,新年,他一定要听女儿叫声“爸爸”。
昨日下午2点43分,列车提前5分钟到达北京西站。此时北京正是天晴,阳光明媚。
记忆
拥挤的列车最怕突发疾病
列车出发前拿到旅客人数统计表,王德宇还颇感到意外:“车上有761人,意味着都坐满了。”
在王德宇的记忆中,除夕、初一这样的日子,大多数人都不愿出行,乘客往往不多。车厢里数十位乘客告诉记者,车票难买,能买到除夕的票,还是要回家的。
在大多数人看来,能回到家就是好的。郑州人老张长年在外做贸易,今年38岁了,儿子才3岁,算是中年得子。3年前他南下到深圳华强北,搞电子产品。节前的火车票、飞机票全部售罄,他幸运地买到了一张T 98次的卧铺,除夕下午从深圳赶来乘车。在老张的记忆中,多年来都是过年前匆匆买票回家。
孙先生一家也是这样,经历了十几年的春运,绿皮临客里面过道上、厕所里、行李架上甚至座椅下都是人的情景,对他而言记忆犹新。他高声说起那几年的经历时,边上有乘客接话说,有一次他从一节硬座车厢的车头走到走尾,花了1个小时,其间脚竟然没有着过地。
在T 98次列车上,硬座车厢走道里站着十几名乘客,已可谓宽松。
长年奔波在长途列车上,乘客爆满对于王德宇来说,也不难应对,难的是有突发事件。王德宇还记得,两年前在一列临客上当班时正是晚上,硬座车厢里一名乘客突发疾病,肾痛得几乎晕厥。列车上广播找到了医生,但没有相应药物和设备,也是束手无策。此时离下一个站还有几小时,王德宇急忙联系了公司上级领导,调度在前方找了一个小站,20分钟后临时停车。乘客被车站接走送医,王德宇才长舒了一口气,发现自己早已出了一身冷汗。那晚,他心有余悸,几乎一夜未眠,所幸后来确定那名乘客并无大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