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333省道高邮漫水公路段两侧一字排开的鱼桶虾摊不见了。离公路北侧20米处却新建了一个小型鱼市,这里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笔者探个究竟。一位卖鱼摊主介绍:“我们世代住在高邮湖,儿子成年累月在湖上打鱼,我和老伴上岸叫卖。因为我们卖的鱼都是湖里野生的,而且是“出水鲜”,很受人们欢迎,不但过路行人停下车辆购买,一些城里人也开车赶到这里来买,鱼虾卖得很红火。以前一直在路边摆个鱼摊,路政大队人员三天两头来查,说‘马路市场’不安全,要我们搬出公路用地,但是我们总要吃饭,卖鱼总得有一个地方吧。所以,以前一看见穿制服管路政的来了,就像遇到冤家对头,软磨硬顶,实在抗不住抓起鱼盆跑,他们前脚走了,我们就后脚再来。”
“一个星期前,市路政大队利用公路附近的一块空地,帮我们建了一个鱼虾市场,虽然场子不大,但我们十几个卖鱼的都有了固定的摊位。这里靠近公路,环境比路边好,买鱼买虾的人比过去多了不少。”摊主一边称鱼一边笑着说。
其实路政人员也很同情卖鱼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湖里风里来雨里去撒网打渔确实不容易,赚的都是辛苦钱。”高邮公路站站长助理张文彪感慨地对笔者说:“但是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卖鱼,影响公路畅通,影响交通安全,作为公路部门不能不管,真是左右为难啊!”
自从1999年漫水公路通车后,这场渔民路边卖鱼与公路部门严禁设摊的拉锯战一直打了12年。眼看春节就要到了,车流人流,保畅保安,公路管理的压力陡增。张文彪认为十二年的管理纠结要赶紧化解。路政大队决定换个思路,变堵为疏。在当地政府和水利、土地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利用漫水公路附近的一块闲置的空地,帮助渔民建了一个小型鱼市,路边卖鱼的都有了理想出路。
对于新设的小型鱼市,渔民和路人都拍手称好。一位摊主说:“过去在路边卖鱼,我们心里也一直提心吊胆,既怕路政来管,又怕被车子撞了。前年,一辆摩托车就差点把我撞下河。肇事的人说路本来就窄(漫水公路只有两车道),卖鱼占道让路更不好走,是违法行为,撞到活该。我自知理亏,只好自己花钱看病,在家休息了3个月。现在,我们搬到市场来,一方面安全了,另一方面摊点集中,生意跑不掉了。这几天要过年了,我们的鱼虾都不够卖。”
自从有了小型鱼市,路政人员觉得渔民们变了,他们不但关心自己的卖鱼生意,也关心身边让他生财致富的公路。张文彪告诉我们,就在昨天,一辆渣土车将泥土撒落到路面,卖鱼的摊主立即向市路政大队举报,及时查处了这起污染路面的案件。
张文彪高兴地对笔者说:“真是观念一变天地宽,想不到小小的鱼市作用这样大!”昔日“冤家对手 ”今成“护路帮手”,卖鱼摊主们成了公路安全的宣传员、爱路护路的义务协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