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以个人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王彦军主线安畅创新工作室”,在河北冀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涿州北收费站(以下简称“涿州北站”)正式挂牌。该奖牌是河北省总工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职工技术协会联合授予,对象是工作中不断钻研、勇于创新的团队和个人。
主线安畅创新是个什么概念?带着这一疑问,笔者走访了涿州北站。
涿州北站是京石高速公路的主线站,是连接首都北京的重要交通枢纽,日均双向车流量约35000辆,是河北高速车流量最大、保畅任务最重、最繁忙的收费站之一。
作为涿州北站站长,王彦军对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站口畅通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司乘人员安全快速通行是我们工作的标准。是啊,安全畅通就是工作的中心,朴实的话语透出了王彦军务实的秉性和态度。
然而,1994年建成的京石高速公路,设计标准低,道路通行能力与日益增长的车流量相比明显滞后。“如何挖掘潜力,确保站口安全畅通?”上任以来,王彦军脑海中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平日里,站口边,广场上,办公室,王彦军经常在思考着。
“众人拾柴火焰高”,王彦军决定发动集体的力量,很快他与张铭、吕冬梅等8人组成了一个钻研小组,利用工作之余,立足北站实际,认真讨论,积极研究保畅的新思路、好办法。
逆向思维,开创“一站三断面”作业 模式
硬件条件是制约站口通行能力的瓶颈之一。所以,王彦军他们决定首先从挖掘硬件潜力入手,提升站口保畅能力。
经过反复比量、思考,他们发现受场地制约,涿州北站横向增加收费点已没有可能。要是换个思维方式,横向挖掘潜力,增设收费点可以吗?一个大胆新颖的念头冒了出来。
通过实地勘察,发现涿州北站主收费广场前后还有场地可以利用,他们设想:如果在主收费广场前后的广场新增设收费车道,这样既能增加收费站点,又可以分散车流,避免高峰时段车辆集中出现在主收费广场,通行效率不就大大提升了吗?
很快,他们的设想得到了公司的批准。于是,他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策划设计工作。从涿州北站广场布局到车道安排,再到与主站口前后距离等,他们一个个论证,一次次查看,一米米丈量。
终于,经过两次施工改造,“一站三断面”收费作业格局在涿州北站得以实现。目前,涿州北站形成了主收费广场、扩容五变一广场(主广场南侧)、一变四增容广场(主广场北侧)三个平行的收费作业面。
“革新改造”后的涿州北站分别有主收费广场(10条车道),扩容“五变一”广场(5条车道)、“一变四”增容广场(4条车道),共计19条收费车道。站口通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结合北站车流量,创新小组8人不断研究,积极完善,还在站口交警检查站设置了多台便携仪进行复式收费,车流高峰时,可形成以三个收费广场为主,便携仪收费为补充的分流保畅布局,最大可开启19条收费车道,32个收费点,站口通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未雨绸缪,设立“三级预警”应急预案
硬件提升了,软件更要提升适应。王彦军他们想:保畅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必须提高我们工作人员的保畅能力和素质。
但是这句话要变为实实在在的保畅行动,却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来支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深知这一道理的王彦军,开始在保畅预案上下功夫。他们开始对涿州北站的车流量、车流高峰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对近两年涿州北站车流分布时间、日车流变化等进行系统的对比,他们制作了涿州北站车流量变化曲线图,车流高峰分布图以及车辆类别比例图等一系列图表。有了大量数据支持,他们逐渐掌握了涿州北站基本的保畅规律。然后,他们就开始着手对现有的保畅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根据北站车流变化特点,创新小组有针对性的制定了“黄、橙、红”三级预警保畅,并确定了预案实施启动的条件及保障措施。根据站口车流变化情况,将预案启动分为“黄、橙、红”三个逐步上升的等级。
黄色预警:当广场缴费车辆延至广场“预警线”或监控中心反馈小时车流量达到1500辆时,启动黄色预警,10分钟内开启广场南侧“五变一”5条车道收费共计19条车道收费。
橙色预警:当监控中心反馈小时车流量达到2500辆或在“黄色预警”实施过程中,无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疏通要求时,启动橙色预警,增加3台便携机与“一变四”车道共同使用,进而再增加七条收费车道,保证车辆顺畅通行。
红色预警:当监控中心反馈小时车流量达到2800辆或断面压车超过“五变一”收费岛,且无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疏通要求时,10分钟内,在橙色预警的基础上,将“五变一”最右侧车道前架设限高龙门架,改为小型车通行车道,在车道岛尾至交警检查站摆放隔离设施,将车辆引至交警检查站,利用交警检查站再增设5条临时收费车道,使用便携收费设备收费,使得站口具备小时出口处理流量3000辆以上的能力保畅,站口通行保障能力提高到最高级别。
在三级预案的“守护”下,面对每年700余次日常高峰车流和节假日80余次蜂拥车流,涿州北站都做到了有序平稳过渡,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次保畅任务。
着眼细节,创新“10秒钟收费操作法”
“我们的收费速度能不能再快点?”面对滚滚车流,王彦军没有满足。
站口条件改善了,应急保畅预案跟上了,要是收费速度再快一点,站口就更畅通了,司乘就可以走得更快了。可是,面对高负荷的收费任务,我们的员工已经做得很好了,怎么才能提高效率呢?王彦军思索着。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同样决定效率。创新小组几个人经常在一起讨论,试图从细节上改进收费作业流程,既不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又能提高收费速度。他们对照录像,对收费员收费的作业流程看了一遍又一遍,不断设想着,不断琢磨着。他们也经常和收费员交流,探讨和倾听各方面意见。
对!就从接卡、看收费屏幕和做肢体礼仪的衔接着手改进。经过不断研究,他们建议收费员在收费姿势开始后,左手在做肢体礼仪伸手接司机IC卡的同时,用眼睛观看收费微机屏幕;一边用右手快速操作、唱收、一边用左手接司乘钱;然后右手连续操作进行打票,快速找零钱;紧接着左手做送行手势,目送车辆离开车道。
同样还是收费规范动作,仅仅是让员工“左右手协调同时作业”这一个微小的改进,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经统计,按照这样熟练协调的收费作业过程,在有效收费时间内完成收费作业用时为10秒,收费速度较以往提升了约20%,大大减少了车辆缴费等待时间,车辆通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