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路资讯 > 和谐鄂西 文化强“区”

和谐鄂西 文化强“区”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1-17 00:00:00 火车票预订

  西高速公路(原名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路网编号:

  G50)始于湖北宜昌,止于鄂渝交界,沿途穿越湖北省境内少数民族山岭重丘区,以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主要目的,是当时我国境内高速公路投资成本最高、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建设工期最长的山区高速公路。

  2011年12月19日,在鄂西高速公路服务区开通两周年的纪念日里,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风潮中,漫步在鄂西沿线各服务区,不觉回想起服务区的建设、开通、管理、运营的各个过程,其间无处不渗透着文化强“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按鄂西高速公路管理处的规划,鄂西高速服务区将按照司乘人员 “咨询站、服务站、救助站、信息站、安全港”的功能定位,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服务一流、保障有力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

  民族文化的特色性、行业政策的延续性、各服务区的独立性以及综合文化的配合性,在鄂西高速公路沿线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和发扬。

  在鄂西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建筑风格的侗族风雨桥、土家吊脚楼、苗家鼓楼寨等,除了凝聚服务区建设者们,传承中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设计和建设理念,更让过路者领略到独特的民族风情魅力和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期望。同时,在服务区建设期间就修建了“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博物馆”和“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文化墙”,供过往者见证“天堑变通途”的艰辛过程和科技成就,集中体现了湖北交通大发展,实现了鄂西山区少数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百年梦圆。

  民族文化的发扬,不仅体现在服务区的外部建筑风格上,同时也体现在内部装修上,自开通筹备之日起,服务区就受到了鄂西管理处领导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两年来累计投入2200余万元,用于沿线五对服务区和两对停车区的内部装潢,并按照建设期间民族风格的分类,将服务区分别装饰成为以苗鼓风情、土家风情、山区农家风情和现代时尚风情为主要元素的少数民族风情服务区。

  建设和管理的无缝衔接,让昔日服务区的建设决策者顺势成为了服务区日常管理的决策者,民族文化的特色性、行业政策的延续性、各服务区的独立性以及综合文化的配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和发扬。运营后的服务区管理者们也颇费心思,依据各服务区的不同民族文化特点,在员工的选择上,以招录少数民族地区员工为主;在工作制服的选择上,根据服务区的不同,配置合适的少数民族服装;在服务区管理制度的选择上,融合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等,保持了中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延续。

  弘扬交通文化 拓展服务效能

  湖北交通以“求真务实,廉洁高效”为基础文化底蕴,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刚毅”式湖北交通人精神为指引,在鄂西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和运营中创造了一段又一段的服务区先进成果。

  坚持与主线同步开通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者们高度重视服务区的功能配套,避免高速公路开通后服务区的缺位。2009年5月随高吉段同步开通所属高家堰服务区,2009年12月随主线同步开通恩施服务区,2010年7月和11月相继开通了崔坝服务区和白羊塘服务区,在路段全线通车试运营不足一年的情况下,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全线服务区以及2个停车区全功能开通试运营,有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避免了以往高速公路服务区相对路段开通严重滞后的尴尬,使高速公路使用者的加油、就餐、停车、休息、如厕等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廉政招标 高效运转各服务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的最短期限内,阳光运作服务区各项服务功能的招投标。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在省招投标中心的大力协助下,公开、公正、公平地选择适合的委托经营商,打破地域壁垒,打破路段委托经营一统局面,选择优质商户参与服务区的部分服务功能的经营管理。同时,在招标书中明确了受委托经营单位承担的服务区日常经营考核方面的细则,建立了受委托经营商的诚信体系,畅通了委托经营商“能进能出”的渠道,避免了服务区管理单位与受委托经营商的法律纠纷。

  规范管理 创一流服务在人员、财力和时间要求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加大投入,坚持规范化管理,坚持边运营边完善的理念。服务区开通之初,通过向省内和省外其他先进路段的学习,根据本路段的特殊情况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体系共计58项,制定编制了全新的服务区日常管理标准化文书33项,汇编出版了《鄂西管理处服务区管理手册》、《鄂西高速公路服务区百分考核实施细则》等规范化管理资料。

  在试运营阶段,为了满足在路网形成后使用者对服务区服务功能多样性的需求,管理处先后投入约1200多万元对服务区的统一形象标示、便民服务设施以及公益性服务设施进行了升级和完善。增加了道路信息查询、路段查询、交通情况查询以及手机充电、自动擦鞋、残疾人工具、商务办公等涉及十多项免费服务的功能。

  宣传安全文化 促进和谐发展

  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措施,将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和服务区场区行车安全,灌注到每位道路使用者的意识形态中去。

  山区高速公路与平原地区高速公路运营期的明显区别之一,就是在高速公路安全保畅引导、宣传、保障上的作用十分突出。作为湖北省境内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自运营之初就确定了把安全管理作为日常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投资900余万元,建立服务区大型LED安全宣传视频机和车辆自助加水设施,设置安全行车提示卡、悬挂交通安全警示横幅,有效控制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

  目前,全线服务区设置有大型LED行车安全宣传视频机5处,分处路段进出口及重点服务区,24小时滚动播放高速公路安全行车提示、全路段安全设施使用方法,以及长下坡路段注明。开通2年,全线路政、交警、养护、收费等相关部门在服务区组织大型安全宣传活动113次,通过散发安全宣传单、民族风情表演、司乘问卷调查等形式,将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和服务区场区行车安全,灌注到每位道路使用者的意识形态中去。通过有效宣传,使道路使用者掌握了山区高速公路的行车特点,特别是牢记住了冰冻雨雪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行车要领,以及沿线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有效防止了交通事故灾害和二次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率逐年下降。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行业的发展,鄂西高速公路服务区将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强国”的精神指引下,根据地域文化特色进一步推进服务区经营管理的市场化,依附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创造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共同为创造未来和谐大交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湖南:临长高速公路管理处全力以...
下一篇 护路联防的“全椒模式”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