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输体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过的综合运输体系,2011年出人意 料地火起来了——因为京藏高速屡疏屡堵的“人类历史上最大 的拥堵事件”,因为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落马……导火索的背 后,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大物流在各种运输方式并 存大背景下的不和谐。综合运输体系因此呼之欲出。
开局
尽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已完成多年,但“五 年一计划”的惯例依然没有摈弃。2011年的特殊性在于它 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正是在2011年,诸如《交通运输 “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逐一发布;正是在2011年,各地 交通运输厅也纷纷发布了各自的五年规划,各地规划的未来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逐渐浮出水面……
2011,新开局,新思路,新起点。
拐点
与其它行业相似,高速公路也有个拐点,而且似乎已经到 来:工作重心上,从建设为主转变为“建、管、养”并重;造价 上,大规模的路网建设初步完成,今后将向老、少、边、穷地区 延伸,造价大大提高;融资上,已从银行“座上宾”转变为融资 “困难户”,渠道亟需拓展……
问题是,面对拐点,我们各地管理单位是否已经准备充足? 形象尽管不愿提及,但我们依然无法回避——2011年,行业在 密集的舆论炮轰中蹒跚前行:高速公路是暴利,是垄断,是推 动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它超期收费、它应该免费、它的员工 月工资超八千……总而言之,“高速公路是个筐,啥都可以往 里装”。我们并不回避舆论监督,我们也并非认为行业十全十 美、没有任何瑕疵。只是这些批评包含了太多误解。
负债
20 0 8 年金融危机要拉动内需,让高速公路冲在了前 头;2010年以来银根紧缩,高速公路自然也成了首当其冲 的受害者:于是债台高筑,于是资金链紧张,于是部分路 段停工……
昔日,高速公路被定性为“暴利行业”,被比喻成“印钞 机”,被比较成“毛利超房地产”,被奉为投资者的“优质客 户”。想不到,也是如此脆弱。
国检
因2010年自然灾害的频发,五年一次的“国检”被推向 2011年。从动员准备到省份交叉检查,从南京会议公布名次到 各地表彰总结,“国检”几近贯穿了全年。
与此同时,“突击准备”、“劳民伤财”的质疑声音也始终 没有消停。于是业内开始思考,“国检”常态化是否可能?如果 可能,制度又该如何设计?
双百
有一群人默默无闻,无论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如火,他们 都一路与尘土相伴,凡是有道路延伸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 影。他们的组织叫道班,他们的岗位叫养路工,他们的名字值 得铭记,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
2 011年交通运输部和中国海员建设工会联合开展了 “一百个模范道班、一百个模范养路工”的评选与表彰,为的是,让“双百”事迹响彻神州,让“双百”精神激励前行。
大联动
高速公路以“条”存在,行政区域却是以“块”划分。本来 一条完整的路段,却被不同省的若干机构分而治之,因省际 鸿沟造成的路段管理不协调早已饱受病诟。
在此背景下,各路段联谊会逐一兴起:京港澳(G4)联谊 会、宁洛(G36)联谊会、福银(G70)联动联席会成立…… 携手协作大联动、共建服务大品牌,这是他们的共同宣言。
野广告
整治高速公路“野广告”不是新鲜事,也不是难事,但整 治之后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面对高速“野广 告”的愈演愈烈,2011年国检前夕,各地再次重拳出击,甚至不 乏副省长牵头挂帅。
“牌”局背后有着说不清、道不尽的法律真空、利益博 弈、执法困境……整治工作是否会重蹈覆辙?野广告是否卷土 重来?拭目以待!
最美高速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这不是用路人的奇思妙 想,也不是建设者的自作多情。在高速公路里程数一路狂飚 的今天,巧妙利用地理环境、挖掘并融入当地人文环境早已 成为建设者们新的追求。
2011年,《中国高速公路》的记者们,背起行囊,走南闯 北,寻找并记录着中国最美丽的高速公路。 据说,2012年,他们将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