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公路资讯 > 本质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本质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2-01-17 00:00:00 火车票预订

  近年来,国内桥梁安全事故频发,“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屡见不鲜。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从企业发展来讲,安全是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而从社会层面上讲,集体安全是社会问题的基石。因此,大型桥梁建设企业将安全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并从人、机、系统和环境的整体性来认识安全问题。

  富绥松花江大桥建设项目从2009 年开工建设以来,按照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创建“平安工地”文件精神要求,在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方面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规模、技术装备先进,信息管理严格,技术工人队伍正规,安全预案切实可行,还举行了突发事故逃生演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项目建设期间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的严重安全事故,无重伤事故,一般轻伤事故5 起。如何从管理角度认识“一般安全事故”并寻求高效合理的方法解决或消除“一般安全事故”,是安全管理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建设本质安全型工地,必须有先进的理论和理念为先导,需要界定什么是“一般安全事故”,是否不可避免,对建设“平安工地”有何影响,这都需对本质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刻的认识。

  本质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根据目前本质安全研究现状,本质安全分广义和狭义。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物(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等。对于大型桥梁建设工地而言,本质安全是追求人、机、环境的安全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人员无“三违”安全无事故的长久性安全目标,富绥松花江大桥项目为贯彻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零死亡”和“安全无小事,安全一票否决,安全管理不留死角”等理念,实现创建本质安全“平安工地”,从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两方面下工夫、做文章。比如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江南、江北主桥挂篮施工的关键位置安装了可夜视摄像头,24小时对施工现场进行跟踪监控,发现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时,能及时对施工现场发出安全指令,为安全生产奠定了“硬件”基础。

  比如,坚持“安全第一”,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对创建本质安全型工地有了严格的制度保障。

  广义上的本质安全是将上述的人、机、环境、管理等诸多要素的本质安全有机融合组成的集合体,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生产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最佳集合。其实目前,即使是广义的理解,本质安全也是不全面的。

  创建本质安全的途径

  提高安全科学的认识,应以系统的观念来认识安全问题,居安思危,在思想上未雨绸缪。

  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上,要树立“安全也是一门科学”的思想。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问题管理者的积极参与,加强认识,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突变事件。无论是高空坠落事故、溺水事故、触电事故、火灾事故,表面是单一因子出现了问题,但实际上桥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问题出现都是系统运转不良的表现,需要对生产的整个环节,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为安全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促进安全问题的研究。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在大量监测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来开展研究。目前,在监测仪器和技术上,向无人化的全天候自动监控方向发展,且具有监控数据智能分析功能,如主桥施工自动摄像监控设备,主梁施工时应力监测埋入式振弦式应力计,箱梁顶板温度场监测,纵向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测定,竖向预应力损失测定,挂篮预压及承载力试验,横隔梁温度场及变形监测。

  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并在完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文件系统,从而实现标准化作业。

  建立完善的安全评价体系与方法。安全评价尤其是其模型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技,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采集的信息和数字化环境资料对广大地区自然社会各种要素进行识别、分析和分类,使得在大范围内对安全系统各要素的动态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成为可能。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整理越来越快捷、高效。把以上多种监测技术整合到安全模型及预警、预测分析系统中将是未来几年安全研究的强大动力。

  只有加强工地的安全监测,并深入细致地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防微杜渐,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拓宽安全管理范围,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标准。

  安全事故的发生源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失控,而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与人文环境,且通过人的活动相互影响。因此,提高安全意识,不仅要注重生产环境下的安全,更要建立全方位、立体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员工风险意识,使安全管理逐步由“被动式、后知后觉式”向“主动式、先知先觉式”转变。从广义的本质安全定义及其外延来讲,安全管理的内容还包括区域与人文环境的安全问题,比如桥梁施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灰尘和噪音,对区域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给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带来了诸如地下水体和地表景观破坏、自然植被毁坏、江河湖泊和土壤侵蚀等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散装水泥和粉煤灰的装运、施工车辆产生的扬尘导致空气污染、钻孔桩施工产生的废渣等将累积潜在的影响,“其他事故”

  的高发、零散的事故的产生与此不无干系。所以,在努力创建本质安全企业的过程中,要拓宽安全管理范围,增强安全管理意识,从而间接提高安全防护标准。

  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力。

  安全管理不能仅停留在奖惩措施和一些硬性指标上。因为安全投入的资金周期与生产周期是不一致的,很难建立其间的函数关系。对生产安全的管理,不能按项目生产过程与环节的管理来进行。而是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从人最基本的需求进行宣传教育。正如不需要售后服务就是最好的服务一样,真正好的管理是“零管理”,这应该是本质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应是本质安全的核心价值所在。好的管理理念还需要好的执行能力,将潜力转化为实力才是真正的管理。

  作为现阶段的管理者,除了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武装头脑外,还要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力。具体方法上要注重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个人操作技能达到本质安全;

  使管理者由管理条例的简单执行者向本质安全管理过渡;要通过“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思想的渗透,提高参建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管理者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使项目具备风险应变和危险处理能力;要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结合实际不断修正和完善管理条例。

上一篇 为了大动脉的畅通
下一篇 贵州:大思高速公路首座中长隧道...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