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光像烟花一样绚烂而短暂。
三天小长假刚刚开始,大风、雨雪、降温齐齐袭来,全国都在喊冷。站在2012年的凛洌寒风中回望,2011的身形挺拔,表情淡定,内心波澜壮阔。
二
2011年,中国继续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适逢入世十周年的光鲜成绩单中还包括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近20%、外汇储备增长近13倍、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这些枯燥的数字,被作为“盛世”的象征,令电视新闻上的中国人自豪无比。
2011年,对于高速公路从业者来说,我们的努力使中国巩固了一个重要排名——这一年的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增加了1.1万公里——进一步缩小了与世界头号强国也是高速公路大国即美国的差距。
2011年的这些排名没啥实质意义,但让我们从中获得了更大的民族自信。
2011年3月5日,69岁的中国国务院总理***第八次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理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作为“十一五”期间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就列举,这句话体现了总理对公路行业五年来工作的肯定。
在一个靠钢筋水泥拉动GDP飞跃增长的国度里,高速公路建设的势头已经持续多年,在这样一个氛围里,似乎只有继续欢欣鼓舞地高歌猛进才更合人们的胃口。
但现在,风向变了。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作为每年一度级别最高、主要部署来年经济工作的会议,报告中说: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在建和续建工程,确保国家已经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
这句看似利好的话表明,新建项目投资依然受限,明年投资规模难以明显快速增长,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
至于公路,提都没提。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此次会议对于如何铺开“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应该说是至关重要,很显然,尽管当前的经济形势堪比2008年末,但政府不可能再次祭出“四万亿”这样的重磅刺激计划,依靠投资迅速拉动经济回暖的措施难再现。
减速,在“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成为必然,这次事故用40条生命换来了波及全国的高铁降速,高速公路被捎带进去了。
一句话,高速公路大发展的时代正在渐渐远去,哪怕总理的鼓励犹在耳边回响。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也许有必要对中国高速公路23年的成长历程简单作一点回顾。
1988年,我国自第一条全长18.5公里的沪嘉高速公路通车、结束我国内地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以来,1997年和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两次金融危机,分别成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强心剂”,使中国高速公路行业成为经济增长阻击战的排头兵,同时自身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2011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盛霖在当天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说,2011年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万公里。这意味着,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达到8.5万公里。
中国人用23年的时间,实现了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到总里程数世界第二的奇迹。
其实,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人一直在埋头赶路,每个人都拼命向前跑,生怕误了一班车,错过一班船,被别人赶上。
在路上大家难免互相冲撞,甚至把对方绊倒,这种蕴藏在个体里的巨大动能,成为这个国家各个行业迅速发展的引擎。
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表现出来,贪腐、暴利、债务、质量、事故等等代名词,被媒体和社会不容分辨地扣在“高速公路”头上,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高速公路”成为报章和虚拟世界里围观性公共事件的当然主角,被调侃、被恶搞、被诋毁、被中伤,这种待遇,只有中国足协、两桶油、城管方可一比。
奈何苍天作弄人,长使英雄泪满襟。
年轻的23岁的中国高速公路,茫然不知所措。
三
其实早在2011年上半年,全国很多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就遭遇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和如火如荼、大刀阔斧的“十一五”时期相比,2011年的高速公路发展显得有些艰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发展的势头突然放缓,让人备感冷清。
2011年12月30日,李盛霖说:在资金面趋紧的大环境下,2011年我国全年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42万亿元……
一连串数字表面上看说的是成绩,让人欣喜。但这些数字的前提更让人担忧:资金面趋紧。
2011年4月里,在建行、国开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近千亿元的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虽然在政府干预下这一债务违约风波得到化解,但高速公路的债务危机这块遮羞布终被拿开,成为各路媒体关注的热点。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当前拉动经济增长,也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然而,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发生了变化,以及一些西部地区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资金筹措难度比任何一年都大。各地施工项目资金紧缩,相继断断续续停工,有些项目由于资金紧张,甚至出现了用职工工资集资保障工地不停工的现象。
李盛霖说,2011年下半年以来,交通运输建设面临投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资金缺口成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2012年,将建立投资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加大对国省干线、综合运输枢纽、现代物流、节能减排、安全应急、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表明,交通运输投资将在财政信贷政策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下,着力支持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但资金缺口巨大仍是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离骚》一卷长怀,莫向西风空诉,才子无时,美人无对,英雄无路。
四
媒体和社会对高速公路的穷追猛打,让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在2011年下半年几乎只干了一件事。
2011年6月1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截至2011年11月11日,除西藏无收费公路外,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近2.3万亿元。
其中,江苏、浙江、云南、山东、陕西、广东、河北、河南八个省份的债务超过1000亿元,广东省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高达2267亿元,位居全国之首。
同时,收费公路的收费总额绝大部分用于归还贷款,吉林省收费额中用于还贷的比例高达95%。大部分省份在将收费额用于还贷后,剩下的经费难以覆盖公路的养护、运营管理以及税费等支出。2010年的经营情况显示,仅有甘肃、福建、北京、内蒙古、海南、河北的收费额可以覆盖支出,宁夏以及辽宁做到收支基本平衡,山东的经费缺口高达87.7亿元。
此外,各省收费公路偿本付息的压力巨大。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公布的信息显示,2010年北京收费公路偿还贷款本金0.52亿元,偿还利息20.14亿元。国家审计署2008年调查发现,吉林省2005年政府还贷公路通行费收入扣除运营成本后只有5.88亿元,仅为当年应付贷款利息13.15亿元的45%,贷款本金无法偿还。
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导致各地普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国家审计署2011年6月份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中,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达54.64%。
1984年1月1日,中国第一座收费大桥——广东省的广深线中堂大桥建成,同年年底,中国第一条收费公路——广东省中山市张家迈进港公路宣告通车,基本与此同时,国务院经过认真研究,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发达国家交通基本设施的发展经验,在第54次常务会议上作出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重大决策。1988年1月,交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联合发布《贷款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规定》,提出“自行投资、自行建设、自行养护、自行收费”。
此后,中国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曾表示,目前现有公路网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都是依靠收费公路集资建设的。各级政府强调加快公路发展,但财政投入有限,只好依赖银行贷款建设大量收费公路。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收费公路建设累计投资总额达到3.5万亿元,其中2.1万亿元来自银行贷款,占比高达60%。
“高速公路高收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多数高速路收费的现状仍有待改善。面对这个现状,可能大家就想知道,那么巨额的过路过桥费,都进了谁的口袋呢?这些高速路收费的公司盈利情况又怎样呢?”
这是在一则电视新闻中,主持人夸大其辞的用词和语态,所以,也许自曝家底,自揭其短,于政府和公众都是好事。
从网友们对类似消息的反应就可以看出,这至少能让群众知道他们享受的快捷和便利是怎么来的,所缴纳的通行费用又到哪里去了。对社会而言,可以疏导群众自觉缴费的意识,对管理部门而言,公布经营数据也能督促自己竭尽所能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真正让群众走安全路、放心路。
2011年9月19日,李盛霖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撰文表示,收费公路政策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筹集公路交通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需要继续坚持下去。
五
中路博客里有这样一篇小文,博主记录到:
昨天,和四个同事奔波数百里里,越关山,去伏羲故里祭奠一个刚刚去世的老人。一路上,车内电话此起彼伏,内容大同小异,妻子们分别打来数次电话询问:平安到达了?
按说,一次简单的行程,家里的人不该这么提心吊胆。
但事故高发的今天,人们确实无法保证每一次出征都能按时归来。
2011年1月26日,沪蓉西高速湖北宜昌长阳段长达5200米的渔泉溪隧道车辆发生起火,导致27辆车被困隧道内,现场疏散290人。
2011年4月8日,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发生追尾,燃烧引起爆炸,事故导致4人死亡,隧道内机电设备几乎全部报废。
2011年7月4日,随岳高速公路湖北珠玑站口附近发生一起货车与客车追尾的交通事故。半挂货车撞到大客车尾部,导致两车翻至护栏外并起火,造成26人死亡。
2011年10月7日,滨保高速天津界内一辆大客车与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造成大客车当场侧翻,造成35人死亡。同样是这一天,连霍高速安徽萧县境内发生一起24辆车连环相撞的事故,至少造成6人死亡,19人受伤。
2011年11月1日,两辆装载72吨炸药的货车,在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马场坪收费站附近一汽修厂检修时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约300人不同程度受伤。
……
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以及一个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叹往事之无补,析来事之可为。
201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湖南说:设计图是人制作的,零部件是人制造的,检验是人把关的,技术是人掌握的,安全和质量离不开人。产品如人品,有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而人品当中最为关键的是极端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李盛霖说过,要坚持安全第一,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夯实安全发展的基层基础,完善安全发展的应急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交通运输业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当一年过去,面对这些冰冷的数字,回首那些不愿想起的画面,我们只好说,这些事故用其自身的极端方式,教会我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但愿所有重生的心灵,都不会因失去亲人和家园而荒芜;但愿所有灾难的发生,都能使人类引以为戒。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车祸无能为力,现在的管理手段和体制根本无法阻止故事的发生。
但我们期待人间真情,我们可以把善后做得更好。圣诞节前收到短信:“有个圣诞老人到中国以后摔倒了,没一个人去扶,所以决定不到中国来了。”这只是一次搞笑,但我们确实希望2012年有更多的爱心传递,更多的道德支撑,希望我们能够扶起所有在事故中崩塌的心灵。
再用一句总理的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会被事故和挫折压倒,而应该振奋精神,用百折不挠的勇气,继续努力奋斗。
六
新年第一天,CCTV《经济信息联播》头条播送了“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1日起停止收费”的消息。主持人心情沉重地援引资料说,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4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但同时我国部分高速公里收费高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高速公路收费高、收费期限模糊的问题一直备受公众的质疑。
紧接着,这位主持人话锋一转,略带欣喜地告诉观众朋友:不过,新年开始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我国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从1月1日开始正式停止收费。至此,沪嘉高速长达23年的收费之路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也开创了国内高速公路提前停止收费的先河。
接下来,出镜的嘉定广电记者田蜜说:观众朋友,现在是2011年12月31日的11点59分,中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将迎来历史性一刻。从下一分钟起,收费已经23年的沪嘉高速将停止收费。这比原先对外公布的停止收费期限要提早了两年时间。
新年第一天,不光是上海,浙江和江苏的收费公路也出现了松动。
从1日零时起,浙江省61个公路收费站点停止代收杭州、宁波等7地城市道路通行费。也就是说,以后外地车到宁波,将不会被收取进城费,同样,宁波车辆到浙江省内的杭州、温州、绍兴、嘉兴、衢州和丽水,也不再需要掏钱进城了。
江苏省则将从2012年1月10日起全面降低省内联网高速公路的最低收费标准,其中,一类客货车最低收费标准从现在的15元降至5元,其它车型客车的最低收费标准也将相应作出调整。
很明显,CCT V将“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停止收费”作为了一个重要范本予以重头报道,目的是希望能带动其他后建高速公路逐一提前停止收费。
相对于CCTV的“停止收费”,上海市建设交通委更愿意使用另一个说法:为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完善上海市西北地区路网结构,沪嘉高速公路调整为城市快速路,是以停止收费。而上海全市高速公路计费起价减半,目的是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支持郊区新城、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上海对于CCTV宣传口径的不认同,反映了2011年贯穿于高速公路行业全年的舆论危机带给我们的整体茫然。
年不待暮岂可因噎废食?
舆论压力这么大,行业的腰又直不起来,接下来的工作该咋开展?
七
2011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着力推进行业的精细化、现代化改革,转折和希望、改变与新生并存,希冀有所突破。
蜕变过程于无声处,静水深流。
再见了,2011。
八
在我们的经历中,从来没有一个新年可以像2012这般充满了传奇和神秘的色彩,从来没有一个年份让我们如此充满期待又心怀忐忑。
天体物理学家发现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将在2012年发生颠倒,而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地球上的生命将在这一年遭到自然毁灭。神秘的玛雅文明更是作出大胆预言,2012年12月21日将是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
有许多人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向世界上最出名的航天机构——美国宇航局(NASA)提问:2012年真的会发生世界末日吗?
NASA郑重其事地回答说: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假想的行星-Nibiru,苏美尔人认为它最终会撞击地球。这个灾难发生的日期最初被认为在2003年5月,但是奇怪的是那一天什么也没发生,所以这个“末日”的时间又被推迟到了2012年12月。地球受到流星与小行星的影响是常有的事,毁灭性的撞击极其罕见。上一次毁灭性的撞击发生在6500万年前,那次撞击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但我们可以确定,2012年,没有任何东西会撞上地球。
但可以肯定的是,2012年,是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一年,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年,是将要召开党的“十八大”的一年。
2012年,注定会波澜壮阔,这一年注定会变化万千,让我们有着更多的期待。
无论如何,当2012年终于姗姗而来,被玛雅人预言了的这一年,到底会发生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身经历。无论是风烟俱净,还是水深火热,既然是宿命,我们都无法逃避,无愧,则无惧。
走向2 012年的起点,许多人都会记得一百年前,武昌城头突然响起的枪声如何打碎了最后一个帝国王朝的清梦。中国近现代的共和与民主探索、科学与自由启蒙,亦由此开始。
一百年之后,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碰撞和交融,仍处胶着。
中国高速公路行业的成长壮大之路,刚刚开始。
所以请记得那场伟大革命的精神领袖***曾说过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