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铁路资讯 > 汤嘉琛:对“地铁跃进”不必过敏

汤嘉琛:对“地铁跃进”不必过敏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1-01-04 12:01:27 火车票预订

    地铁,这个颇具历史感的名词传递出了一种批评态度。持此态度者认为,地铁的盈利预期尚不明确,怀疑地铁建设是开发商牵着鼻子走,担心地铁建设陷入盲目扩张的境地。但如果仔细推敲,这其中许多质疑都站不住脚。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性天然地高于商品性。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铁也大都被作为一项改善交通生态的公共产品,而非纯粹用来赚钱的商品。以北京市为例,市政府每年财政补贴约20亿元,将地铁票价降至全程2元,其目的就在于鼓励市民多乘地铁出行;如果为了赚钱,将票价提高几倍,反倒会降低人们乘坐地铁的意愿,消解地铁在缓解城市交通方面的作用。地铁作为民生工程,能自负盈亏当然最好不过,对于暂时不能盈利的,部分以纳税人的钱作为补贴来为公众服务,似乎无可厚非。

    至于第二点质疑,明显有些本末倒置的意味。根据市场规律,无论是商业圈的选址还是房价的涨跌,交通是否便捷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区位因素。地铁站人流密集,潜在的消费需求必然会吸引更多商家就近入驻;而地铁沿线的房价因为交通更加便捷而上涨,并没有超出正常的市场行为范畴。尽管有不少地产商以即将开通的地铁作为宣传噱头,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他们介入了早前的地铁线路规划过程。

    最为关键的是,地铁建设对线路规划和资金投入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地铁规划不能临时抱佛脚,而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北京市第一条地铁线路从1965年开始动工,目前投入运营的十余条地铁线路极大地缓解了路面交通的压力。试想一下,如果北京市最近两年才开始谋划地铁线路,其拥堵程度将更加难以想象,这也正是不少城市都希望尽早启动地铁建设项目的直接原因。再看看国际社会,纽约、巴黎、东京等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也都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其未雨绸缪的智慧不言而喻。

    当然,这种前瞻性布局是以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程序透明和严格的财政审批为基础的,只要在这些环节严格把关,稳步推进的地铁建设浪潮必将在缓解城市交通、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不会陷入地铁的风险中。

上一篇 2010年前8个月俄远东铁路局...
下一篇 侯马北机务段党委巧借网络平台将...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