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通车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刚开工的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
被誉为世界顶级港口的上海洋山港深水港;
世界最大在建单体围海吹填工程———曹妃甸工业区围海吹填陆域形成工程……
这一个个世界顶级工程的背后,都挺立着同一个傲人身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
三年前,由两家“交通建筑系”央企重组而成的中交集团诞生。
三年后,新生的中交集团,从特大港口到高速铁路建设,从公路桥梁到疏浚装备领域,从国内到国际市场……不断书写着发展史上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三年中,他们经历了哪些变化?靠什么创出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奇迹?他们的实践为亟待破解的国有大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哪些经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近了这家特大型企业。
三年三大步,这是中交集团发展的形象概括。2005年完成战略重组,2006年实现境外整体上市,2007年就实现了再造一个中交的业绩。 2005年12月,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委员会部署,原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与原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以强强联合、新设合并方式重组成立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目标是建立一家资金雄厚、人才密集,具有科研、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和投融资功能一体化的特大型交通建设集团。
当时,这个被视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心企业中实现强强联合的典型案例,是国家实施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战略的一次有益实践。而在国企改革中,成功采取新设合并的方式重组,中交集团是第一次。三年实践证实:这次成功的重组,开启了中交发展的新天地。
实现战略重组后,中交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整合原中港集团和路桥集团的各自优势,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产经营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攀升,集团经营、治理、改革等各项工作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重组后的中交集团,各项经济指标较重组前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资产总额由610亿元增长到1760亿元,年均增长42.3%;新签合同额由808亿元增长到2343亿元,年均增长42.5%;完成营业收入由664亿元增长到1520亿元,年均增长31.1%;实现利润由15.8亿元增长到82.5亿元,年均增长73.3%。
这样的增长,这样的发展,让中交集团总裁、孟凤朝底气十足:“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再造了一个中交。2008年,中交将进入世界500强。”
成功重组,让昂首前进的中交集团如蛟龙入海。三年砥砺,公司已真正成为一家具有科研、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和投融资功能的特大型交通建设国际化公司,并在基建业务、设计业务、疏浚业务、装备制造、投资业务和海外业务六大主营业务中优势突出。
整体上市:央企发展新模式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企,而是已经脱胎换骨、逐步成为能够把握全球市场机会、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国际化企业。”对重组上市后的中交集团,作为央企监管者的国资委不吝给予这样的高度评价。
三年时间,中交集团的领导者为企业发展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完成战略重组后,如何实现中交集团做强做大,从而产生强联强变更强的聚合效应,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这是摆在新集团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中交集团确定了“独家发起,整体上市,谋求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改革思路。
作为第一家整体上市的中心企业和第一家在国际资本市场整体上市的交通基建企业,在没有先例可供借鉴的基础上,集团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609家下属机构进行了重组,最终使535家法人单位和54家分支机构纳入上市范围。2006年10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全部主营业务及相关资产作为投入,独家发起创立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股份”),并在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共发行40.25亿H股,募集资金24亿美元。当时,中交上市成为香港有史以来发行规模10亿美元以上超额认购倍数最高(除招商银行外)的香港公开发行的股票。中交整体上市创造了多项发行纪录:2006年全球十大IPO之一,全球基建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中心企业第一家整体上市、不留存续的企业。
上市募集到的雄厚资金,使中交集团的发展如虎添翼。
曾经,面对国内外巨大的疏浚市场,满腔抱负的中交人却苦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建造船只。上市后,仅两年多,集团就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制造船只。如今,由中交人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艘疏浚能力为1万多立方米的“新海虎”号挖泥船正在遥远的巴西大显神威。这个被誉为“神州第一挖”、价值6.6亿元的庞然大物,见证了上市带给中交人的无限机遇。而比“新海虎”号更先进的“新海凤”“新海鳄”一个个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世界领先的大型挖泥船即将从中交集团诞生,驶向广阔的海洋。孟凤朝告诉记者,以前考虑的最多的是国内市场,现在,面对的是全球的竞争。上市两年多,中交集团的足迹已从50多个国家增加到近80个国家。
有的经济学者评价,中交集团这种战略重组、整体上市的路径探索出央企发展的一个成功模式,为后者提供了借鉴。
而中交集团在香港的表现也没有让投资者失望:股价持续走高,在2007年第四季度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建筑公司。
不仅如此,由于规范的治理和优良的业绩,2007年1月3日,中交股份被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指数,3月12日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7月份又在《财富》杂志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跻身十强,被视为中国建筑业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中,中交股份位列中国内地企业第十四位、中国内地建筑企业第一位。
中交人说,上市之路,带给中交的是快速发展的今天,更是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