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天气资讯 > 2017年几月几号入伏

2017年几月几号入伏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7-05-04 10:47:53 火车票预订

  入伏意味着进入夏季最热的时候,2017年几月几号入伏?如果你不清楚,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2017年几月几号入伏吧。

  2017年几月几号入伏

  2017年入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

  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年三伏时间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

2017年几月几号入伏

  2017年入伏时间怎么算?

  就像是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一样,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又分为一伏、中伏和末伏。但是三伏天并不是固定的日子,它要用中国农历的节气和农历的日期推算出来。为了解三伏天的算法,有必要先了解中国农历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中国传统农历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就是每一个日子,都用天干和地支交叉排列标识。天干包括10位元素,即:甲、乙、丙、盯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包括12位元素,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农历中的每一个日期都有天干地支标识,比如某一天标为甲子日,第二天就是乙丑日,第三天是丙寅日;;就这样一直推演下去。

  入伏哪些习俗?

  头伏

  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一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近年在吐鲁番一个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发现了十多个饺子,其形状跟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到清代时吃饺子称为煮饽饽,《燕京岁时记》上云:“每届初一,无论贫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谓云煮饽饽。”以上可见吃饺子历史之悠久。

  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二伏

  二伏天是暑天最热之时,主妇们都爱在此时制作简捷又顺口的面条做主食,所以称“二伏面”。

  古时把面条叫“汤饼”和“不托”。在张岱写的《夜航船》一书中就有“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之语,面条就是由汤饼逐渐为面片汤后发展而成。

  古时做面汤时,用一只手托着和好的面,另一只手往锅里撕片,形成“片儿汤”,片撕得很薄,就像蝴蝶翅膀似的,所以雅名又叫“蝴蝶面”。这种制汤面方法类似现在的山西刀削面。到了晋代人们才使用上了案板、擀面杖和刀,不再用手托着做了,所以此时面条也叫“不托”。北宋时期已制作成长条面,称为“索面”,待到明清时面条的品种花样更多。解放前后制作方面已有手抻面、刀切面、机器切面和挂面以及白面玉米面两样面条等多种。

  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那么又为什么大热天本来就酷热难耐,还吃让人淌汗的热汤面呢?南朝时有书论述是:“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因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另外二伏时正值夏收刚结束小麦丰收之际,人们素有“尝鲜儿”的习惯,用新小麦做成汤面吃上两碗,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这就是二伏时吃面的原因吧。

  三伏

  三伏天时节还要吃烙饼摊鸡蛋。

  每年的三伏,都在立秋以后,气候已比中伏凉了一些,主妇们完全可站在炉前为家人烙饼了。

  饼在古时是谷物、面粉制成的食品统称。至唐宋代后,饼才开始成为以面粉制成的圆形面食,出现了多种配料带馅的饼、千层饼、酥油饼、家常饼及薄饼等。

  在三伏天时多爱烙脂油饼、大荷叶饼,再煮锅绿豆粥,摊上几个鸡蛋,买点酱猪头肉,拌个蒜茄泥,拌个凉粉或拨鱼,一家合而食之,是伏天里不错的清爽美味。

  三伏天的食俗,虽没大鱼大肉,有些清淡素口,但那却是因时宜人的节令食品,很值得传承下去!

  以上是关于2017年几月几号入伏及其相关资讯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 游客动物园看泰迪
下一篇 珠海Z125路微公交路线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