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长江将推全面禁捕,以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使保护区从根本上退出渔业生产,实现保护区转型……来看看长江将推全面禁捕的详细内容吧!
长江将推全面禁捕
8日,中国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推动落实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今年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争取在2年的时间内使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捕捞渔民全部退出捕捞,实现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范围内永久全年禁止生产性捕捞作业。
2017年“中央1号文件”就提出,要“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长江将推全面禁捕,意见指出,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使保护区从根本上退出渔业生产,实现保护区转型升级,促进长江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助推长江大保护和水域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使上述目标顺利推进,意见对渔民转产转业做出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安排。比如,要求长江流域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创新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政策、制度设计,完善保护区全面禁捕的政策保障和支撑,有效解决保护区捕捞渔民上岸、安居、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中央财政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规定的保护区渔民退出捕捞和渔民转产工作予以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出资设立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用于保护区渔民退出捕捞和转产安置相关工作等。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于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渔业的主要问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生态问题和水产品质量问题。在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实行全面禁捕后,将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进行全面禁捕。同时,在通江湖泊和其他重要水域实行限额捕捞制度。
长江将推全面禁捕
刀鱼简介
刀鱼(学名Coilia ectenes Jordan),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鲀、鲥鱼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刀鱼产量逐年下降。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
刀鱼从头向尾部逐渐变细,腹部圆润,上颔长,超过胸鳍基部,胸鳍鳍条细长,有6个长的细丝,臀鳍长,并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小,臀鳍软条80条,体长可达26厘米,体长、身侧扁,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故而得名。一般体长18~25厘米、体重10~20克。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体侧两边被大而薄的圆鳞,腹具棱鳞,无侧线。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根;背鳍、臀鳍各1个,臀鳍长直至尾尖与尾鳍相连,尾鳍小而成尖刀形。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基部均呈米黄色,尾鳍边缘黑色。
以上就是关于长江将推全面禁捕的所有内容,更多后续情况小编将持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