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航空安全,疆发布禁飞策略。2017年3月3日,DJI大疆创新本周四发布了多边形禁飞区策略。接下来,一起来了解大疆发布禁飞策略详情。
大疆发布禁飞策略
2017年3月3日,DJI大疆创新本周四发布了多边形禁飞区策略。据介绍,该策略将在中国大陆机场首先生效,之后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也是大疆在保障航空安全上,对无人机飞行的第二次公开举措。此次,大疆为其无人机产品设置了机场禁飞区和限飞区。以机场每条跑道的两端为圆心、半径为4.5公里的圆形区域,由两个圆和边缘连线组成的平椭圆为禁飞区。
飞行器无法在禁飞区内起飞;从外部接近禁飞区边界时,将自动减速并悬停。如果在无GPS信号状态下进入禁飞区,无人机获得GPS信号后将自动降落。
大疆发布禁飞区域具体如下:
除禁飞区外,另有30米、60米、120米限飞区。
30米限飞区是以跑道两端的中点为圆心、半径7公里作圆,两个圆所组成的平椭圆区域且与禁飞区不相交的部分为限飞区,限制高度为30米。
60米限飞区是以跑道两端延伸15公里、扩散斜率为15%的梯形范围,与30米限飞区及禁飞区皆不相交的部分,限制高度为60米。
120米限飞区是以跑道正中点为圆心、半径10公里作圆,该圆形范围与禁飞区、30米限飞区及60米限飞区非相交的部分,限制高度为120米。
当飞行器从外部接近限飞区边界时,应用程序将弹出警告,提示飞行风险。如当前高度大于限制高度,飞行器将自动减速、悬停,须下降到低于限飞高度方可进入;如低于限飞高度,飞入限飞区后高度将受到限制;如在无GPS信号状态下进入限飞区,飞行器获得GPS信号后将自动下降至限飞高度。
大疆称,旗下各产品线将逐步适用于此次更新的多边形禁飞区策略。
在此之前,大疆还曾于2月9日发布了一份《大疆创新对于国内无人机安全飞行技术的若干思考》,里面从禁飞/限飞区域、载人飞机避让技术和注册登记监管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这次推出的多边形禁飞区策略,就是大疆对之前提出的禁飞/限飞区域举措的正式落实。
禁飞区设置目的
设置“禁飞区”,作为空中攻势作战的一种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绝对优势的空中进攻力量为基础。
二是集空中战略战役威慑和空中战术打击于一身。不但能随时向对方传递威慑信息,而且能根据情况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
三是规模可大可小,进程可快可缓,程度可紧可松,部署、展开、空中巡逻和截击、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回撤等,均可快速有效地进行。
因此,设置“禁飞区”已成为强权国家实施军事干预的一种新手段。
大疆发布禁飞策略,通过介绍,大家对大疆发布禁飞区域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