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易拉罐清明上河图”新闻引起网友关注。据悉,山西临汾市民历时两年半,用近6000多个废旧易拉罐“变废为宝”,裁剪拼接成一幅长28米高1.3米的“清明上河图”。下面,一起来看看易拉罐清明上河图介绍。
易拉罐清明上河图
山西临汾市民高先生,历时两年半,用近6000多个废旧易拉罐“变废为宝”,裁剪拼接成一幅长28米高1.3米的“清明上河图”。黑银两色组成的场景精美别致。
另据临汾报道,小小的易拉罐,展开不过几平方分米,要拼成一幅面积几十平方米的卷轴,还真是不容易。高先生介绍,单单是裁剪和拼接易拉罐,就让他受了不少伤。
易拉罐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内容庞杂,仅人物就有814个,而且各具形态。
难得的是,高显示用易拉罐拼接的《清明上河图》,不仅画面清晰,非常有立体感,而且,很难看到拼接的痕迹。
高显示告诉,他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节能减排,废旧利用,小东西也能成就大事业,创出奇迹。
易拉罐清明上河图网友点赞
@喜含烟and: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Jimy-89 : 震惊!男人看了流泪,女人看了心碎,区区易拉罐竟然藏着如此巨大的秘密,99%的人都不知道
@一颗弯逗:我敢说,作者手上肯定很多小伤口
@伴智:不管怎么看,对他认真的态度我挺看好的,赞赞赞。当然易拉罐做的清明上河图也挺好看的。
@威高集团:真是巧夺天工
@柴旦的微博:可以博物馆收藏
@空空在在:浮雕一样的效果
了解了易拉罐清明上河图后,我们来看看清明上河图介绍。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