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生成功造卫星,表现优异荣获多项荣誉。近日两学生成功造卫星消息备受人们关注。那么两学生成功造卫星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两学生成功造卫星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少年微星计划”是首个组织中国少年儿童广泛创意、动手设计、参与制作卫星的活动。1月16日至21日,在海南文昌举办了该活动的“少年微星创客特训营”环节,进行“少年星”原型星的研制。东莞科技馆作为广东地区的唯一一支代表队参加造星,在来自全国31支代表队近百名同学中,东莞的胡政和夏闻天两位队员表现优异,双双荣获金奖,东莞科技馆也被授予“少年星”原型样星共同研制单位牌匾。不久的将来,这颗由同学们一起研制的“少年星”卫星将会刻上此次参加活动的所有孩子的名字和单位,飞向太空。
两学生成功造卫星
本次成功升天的“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卫星也是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研制的第三颗青少年卫星,它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20厘米,重1.87千克,主体是黑色,主要用于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开展中学生天地通联实验。小卫星升空后,全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都可以搜寻其信号并接收语音信息。
来自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北京市航天中学3所学校6名学生在专家龚万骢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这颗小卫星的课题研究。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系统地完成了卫星结构、星箭分离、卫星电源技术、星地无线电通讯、卫星发射场的雷电探究与防治、卫星轨道的分析和计算、太空环境对食用菌的影响等七个专题的学习,并参与卫星研制、星箭匹配、卫星测试,最终于11月10日成功发射升空。
据介绍,“小卫星计划”项目旨在让青少年参与研发卫星发射升空,中学生参与卫星设计、研制过程,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探究能力。随着研究的推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同意将此小卫星计划打造成系列,预计于2017年9月发射“丰台少年2号”小卫星,这颗小卫星的功能将更加强大,在轨工作时间可以达到2年。
了解了两学生成功造卫星后,我们来看看中国少年微星计划介绍。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
据了解,“中国少年微星计划”是面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卫星功能创意,并通过专业研制和检测,将全球第一颗以“少年”命名的立方卫星搭载火箭发射到太空。整体计划分为“创星、造星、发星、亮星、观星”五大环节。本次在海南文昌举行的“少年太空创客特训营”是“中国少年微星计划”造星环节的重要项目。在为期五天的特训中,通过开营仪式、海角天涯任务、观星、观影、太空科普讲座、卫星制作课程、12小时创客马拉松、“少年星”原型星制作、结营仪式、参观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完成“少年星”原型星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为原型星进入专业调试阶段打下基础,也为后期的发星、亮星和观星各环节做好准备。
为取得好成绩,实现中国少年的卫星梦,挑选拔尖人才进入特训营,东莞科技馆特地在活动前期开设了短训班,对东华初级中学以及松山湖实验中学等共2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培训,最终选出东华初级中学的胡政和夏闻天2名同学组队参赛。
果然不负众望,东莞的两位同学在特训营中团结队友、积极发言、主动尝试,尤其是在12小时创客马拉松中表现突出,与队友们团结协助、攻坚克难,分别以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绩名列前茅,最终都荣获金奖的荣誉。
通过介绍,大家对两学生成功造卫星怎么回事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