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上海熊猫母子染病去世引发网友关注,网友气愤质疑动物园照顾不佳。那么具体情况如何,一起来看看熊猫母子染病去世的具体内容吧!
熊猫母子染病去世
据了解,大熊猫“帼帼”今年21岁,2016年抵达上海野生动物园借展,并在这里诞下幼崽“花生”。2016年12月19日,大熊猫“帼帼”出现发热、排肠粘液、呕吐、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19日起进行隔离治疗,22日晚上开始出现抽搐症状,病情逐渐加重。
根据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虽经上海野生动物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及上海相关医疗研究单位专家全力抢救,大熊猫“帼帼”于12月26日上午抢救无效死亡,初步推断死因为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而她的幼崽“花生”也未能幸免。“花生”出生于去年7月9日,不足半岁,在母亲发病后4天左右,也出现了排肠粘液、呕吐、轻微腹痛等症状。CT诊断发现,“花生”严重肠扭转并导致大面积肠坏死,12月31日抢救无效身亡。
随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也发布了同一声明。该微博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短短2个小时,该微博阅读量超过25万。随后,致电上海野生动物园(下称“上野”),对方以“宣传人员不在”拒绝采访,并称“我们中午11点就下班吃饭了”。
熊猫母子染病去世
熊猫简介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以上就是关于熊猫母子染病去世的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