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仰卧起坐或致瘫的消息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有媒体称,仰卧起坐容易引发包括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在内的多种疾病。那么仰卧起坐或致瘫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其详细情况吧!
仰卧起坐或致瘫是为什么
平躺、抱头、起身,对于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来说,仰卧起坐堪称体育课上的”经典项目”。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仰卧起坐中的“抱头”动作以及依靠腰部力量抬升的运动原理,容易引发包括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在内的多种疾病,也正有鉴于此,国外不少机构以及学生,已经对此项目亮了红灯。
重案组37号发现,在由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自小学3年级起,一分钟仰卧起坐数量,便是衡量学生体质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对此,运动医学专家称,仰卧起坐确实有可能造成身体劳损,但把握好幅度和动作要领,可以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仰卧起坐或致瘫”这一说法从何而来?重案组37号探员检索发现,在2014年8月22日,中国台湾地区TVBS新闻台曾经报道称,一名25岁的台湾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后,觉得颈部以下全身无力,被送到医院时,男子意识清楚,但四肢无法动弹、并伴随大小便失禁。当地医生检查后解释称,男子以手抱头的方式仰卧起坐,导致颈椎内血管受不了连续施力而爆裂,血块压迫神经,进而导致颈部以下全身瘫痪。
在上述新闻报道后,不少网友提出,自学生时代起,“手抱头”便成为仰卧起坐的动作范式之一,发生这样的案例,应当重新检讨仰卧起坐这一应用广泛的体育锻炼项目,并制定更为科学的动作流程。
仰卧起坐或致瘫是为什么
小学三年级起纳入体测标准
尽管网络有争议,重案组37号(看到,“仰卧起坐”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有较高地位。
在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版)中,对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评价指标及测试项目,均有明确规定。而在这一标准中,自小学三年级起,“一分钟仰卧起坐”便成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分值占到总分的10%,而到小学五六年级段,这一项目的重要性凸显,甚至占到总分的20%。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附录中,同时规定了仰卧起坐的单项评分标准。其中,小学三年级及格标准,男女生均为每分钟16个,之后每年递增一个,到小学六年级达到峰值,每分钟需要完成19个才能获得及格。
南京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告诉重案组37号探员,仰卧起坐对场地、器材要求低,评价标准简单易规范,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成为学校体育测试的“标配”。而多名学生亦向探员证实,在学校举行的历次体测中,均包含有仰卧起坐,或者与之有相似之处的坐位体前屈项目。
以上就是关于仰卧起坐或致瘫是为什么失的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