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报道,近年来东北人口流失的困境让外界普遍担忧,甚至有媒体报道说,东北每年人口流出多达100多万。国家发改委近日回应了这一说法,称数据并不准确。一起来看看东北人口流失的详细内容。
东北人口流失
东北流失人口中 高层次人才占多数
从人口普查和金融机构给出的统计数据来看,东北的人口流失问题并没有传闻中那样严峻,但是发改委还是表示了担心。因为,在东北流失的100多万的人口中,高层的、管理层的和生产线的骨干力量占了多数。
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2016年上半年,吉林GDP增速为6.7%,黑龙江为5.7%,辽宁则为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工业企业已经处于生存线的边缘。而人才的流失更让企业雪上加霜。
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 东北遭遇人口“低增长”
另一方面,东北人口问题还在遭遇“低增长”的困境。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全国生育率为1.18,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只有0.74、0.76和0.75,远低于全国水平。人口流出,再加上超低生育率导致的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成为东北振兴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东北人口流失
东北为什么人口流失
首先是就业岗位不足。目前,东北的国有企业占经济的总量已经从2000年前后的三分之二以上,降到50%,但仍高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可是,这些国企并没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在东北举步维艰。《财经》杂志曾报道,原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发现,辽宁部分部门、官员在招商引资之后,动辄“关门打狗”——以各种理由对民营企业进行罚款。多个开发区官员表示,不少为辽宁国企配套的南方中小企业,或撤资回乡,或转战他地。
其次是东北的经济结构过于依赖投资。2013年投资占到东北GDP的65%,几乎较十年前翻番,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投资虽然能带来经济数据的增长,但普通百姓并不一定会从中直接受益。更何况,距离东北较近的日本、韩国,与中国对外贸易的体量都在缩减。受到中日关系的影响,2014年前三季度,日本在辽宁的投资同比降低33.5%。韩国投资仅为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降幅更大。
更为直接的问题是“钱”,2014年辽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820元,吉林省为23218元,黑龙江为22609元,都仅仅是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167元。在岗的平均工资则差距更大:2014年辽宁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8190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9110元,月薪在约为4000元。而全国的这一数字是36390元和56339元,从绝对值来看,不仅不如北京、广东这些发达地区,甚至还赶不上中西部的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等地。
除了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也促使年轻人主动或被动离开东北。比如,东北人曾深受体制影响,造就了全中国最讲求人情关系的社会,找工作的核心不是能力,而是关系。以大庆油田为例,如果家里不是市政或者油田的,等待年轻人的就只有待业这一条路,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出外打工。
以上就是关于东北人口流失的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