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今日头条 > 1350万不翼而飞

1350万不翼而飞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6-11-28 09:43:06 火车票预订

  根据最新消息,日前一则1350万不翼而飞的案件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林某曾在杭州一银行开了个活期账户,并修改了账户密码,一年后1350万不翼而飞。一起来看看1350万不翼而飞的详细内容。

  1350万不翼而飞

  嫌疑人需大笔资金 高额利息引受害人存款

  被告人之一的卢某今年57岁,浙江衢州龙游人。2011年3月,卢某因在建德有工程项目,需大量资金周转,便找到从事资金中介的钱某,希望他能够帮忙找到大笔资金。很快,钱某就通过自己公司的员工联系到了受害人林某。

  林某被告知,只要他在银行开设一个账户,在规定期限内不查询余额、不转账、不支取现金、不开通电子网银,就可以获得年利率20%-24%的高额利息,这让林某动了心。2011年4月27日,林某在杭州某银行开设了一个活期账户,第二天便转入了1350万元。


  受害人改了密码 存款仍“不翼而飞”

  随后,钱某以银行内部需要确认信息为由,要走了林某的身份证号码、账户号和账户初始密码。为了保险起见,林某将钱存入后,还修改了初始密码,保证钱不会被他人取走。

  此后一年时间里,林某先后收到两笔共100多万元的利息,这让他尝到了“甜头”。然而,2012年的一次余额查询却让他大吃一惊:林某发现,他的银行账号上只剩下了158元,1350万不翼而飞。


  冒领U盾 银行员工竟是“内鬼”

  钱存入了银行、及时修改了密码、账户还在自己手上,究竟是什么人通过什么方式盗取了账户里的钱?

  原来,钱某拿到受害人林某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后,立即告之了卢某。而卢某早和该银行的员工说好,两人很快为该账号开通了网上银行,并由卢某的员工冒领了U盾。如此一来,林某的账户就在其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开了后门”。虽然他更改了账户密码,但并不影响网银的正常使用,账户里的钱仍然可以随时通过网银转账。

  卢某、钱某等人通过这种方式,将林某的1350万元转走,用于归还债务、支付另外数笔借贷的高额利息。事实上,在此之前,卢某就伙同钱某等人,在江苏骗取了约7.78亿元的资金,以还本付息的方式归还约4.47亿元,实际骗得人民币约3.3亿余元。

1350万不翼而飞

  1350万不翼而飞


  相关阅读:男子存银行2300万不翼而飞 法院判银行无过错

  4年前,永康人朱先生在招商银行宁波江东支行存款2300万元,满以为会获得高额利息回报,不想两个星期后却发现,卡里的钱早已不翼而飞。警方调取监控录像发现,竟然是当时拉他去存钱的人骗他输入密码,在银行大堂内堂而皇之地将钱转走了。

  朱先生多方追索损失无果,去年年初将招商银行江东支行告上法庭,指出对方在办理业务时严重违规,包括未将对账单交给原告本人、未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未要求原告本人签字确认转账单据等,致使2300万元巨款被盗走。

  昨天,心力交瘁的朱先生再遭打击,他收到了江东法院判他败诉的一审判决书:被告对于涉案存款被盗导致的损失不具过错,不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6.7万余元由原告承担。

  以上就是关于1350万不翼而飞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都有所帮助。

上一篇 三轮车刮两辆豪车
下一篇 重庆惊现透明厕所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