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勒克县文物局获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者对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和墓地实施考古工作时,发现距今3000年以上的中国最早用煤遗迹。中国最早用煤遗迹备受人们关注。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国最早用煤遗迹介绍。
中国最早用煤遗迹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者在对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实施考古工作时,发现一处350平方米的大房址。目前,该遗址共计发掘房址14座,面积2000余平方米。
吉仁台沟口遗址和墓地位于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恰勒根村东1.5千米处。地处喀什河出山口处北岸二级和三级台地上,台地呈南北向长条形,长约1千米,宽约300米。
中国最早用煤遗迹
台地两侧高山环绕,南邻喀什河,西接峡谷谷口,东为喀什河峡谷,呈半封闭状,易于防守,且冬避风雪,夏季凉爽,气候温润,降水丰沛,地理环境极为优越。台地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相对平坦,得益于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降水,台地上土壤肥沃,牧草丰茂,宜居宜牧,生产生活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理想的牧居地。
去年6月以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和墓地实施了考古工作。遗址区地表无迹象,是通过发掘墓葬发现的。
遗址共计发掘10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5座。房址按建筑规模可分为大小两种,从功能区分看小型房址为日常居住使用,而大型房址则属于生产加工作坊性质。
房址内遗迹现象丰富,有柱洞、灰坑、灶址、居住面、灼烧面等。在房址堆积层和灰坑等单个遗迹内均发现了大量的煤块、煤渣和煤灰,此外在遗址内还发现了陶范等反映铸铜活动的遗物。
遗址属青铜时代遗存,与安德罗诺沃文化联系紧密,距今约3500年,遗址内用煤遗迹的发现,将目前已知的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时间前推约千年。
墓地共计墓葬76座,年代跨度较大,早至青铜时代晚至宋元时期,不同时期墓葬有着鲜明的特征。
青铜时代遗址和墓葬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伊犁河谷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内涵;用煤遗迹的发掘和陶范、铜珠等反映铸铜活动遗物的发现,为研究新疆青铜时代铜器冶铸工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材料。
以上是中国最早用煤遗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