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每年10月18日免费开放消息备受人们关注。据悉,为纪念圆明园罹难156周年,10月18日全天圆明园遗址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以后每年的10月18日都将成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免费开放日。下面,一起来了解圆明园每年10月18日免费开放消息。
圆明园每年10月18日免费开放
为纪念圆明园罹难156周年,10月18日全天圆明园遗址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18日上午9时许,来到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游客正在有序进入园区。与平日相比,游客数量明显增多,保安和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做着疏导工作。在西洋楼大水法、狮子林残桥等遗址前,很多游客都在静静地参观,感受圆明园被毁之后的苍凉和悲壮。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表示,从今年起,以后每年的10月18日都将成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免费开放日。
圆明园每年10月18日免费开放
为了保障免费开放当日游客顺利游园,圆明园管理处全员上岗,在公园入口处、景点周边、游船码头都增加了安保和服务力量,确保及时为游客提供服务。根据预测,平日同期入园人数在1.5万人左右,今天预计将超过3万人。
除了参观遗址遗迹,游客还可以通过观展了解圆明园原貌。圆明园坐石临流景区的同乐园展厅推出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原件再造版展览将变成常设展览,据介绍,本次展出的圆明园四十景图是以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为摹本,采用现代高仿真复制技术所精心制作的,与原件相似度极高,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这四十景图是最能够真实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作品,是感受圆明园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天开始,位于整个圆明园的东南角、中关村北大街西侧的长春园正宫门正式对游人开放。原来,圆明园遗址公园有绮春园南门、西南角的藻园门、东门和正觉寺门四个入口,长春园的正宫门从未正式开放。“长春园的宫门也被毁了,是原址原样复建的,但一直未开放。”李向阳说,作为圆明园三园之一,长春园的经典景区有皇帝处理政务的澹怀堂、乾隆皇帝养老的含经堂、仿南京徐达瞻园的如园、仿苏州园林的狮子林以及著名的西洋楼大水法。然而多年来,游客都是从东门进入长春园,直接去了大水法,而无法从长春园的正门进入,从入口处的澹怀堂开始感受长春园的精华。为此,从18日开始,长春园的正宫门正式开放。
圆明园
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西洋楼一带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个遗址东半部的园林道路、园杯设施从无到有,逐年有所改善,来园凭吊游览者有大幅度增加,圆明园园史展览馆,自1979年11月举办,其中十分之一为中小学生参观。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同年,北京市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了长春园的东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围墙。在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及圆明园学会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1984年9月圆明园管理处与海淀乡园内农民实现了联合,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依靠社会备方面力量,共同开发建设遗址公园。从而使遗址保护整修工作迈出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动工,历时7个月蓄水放船。
1985年孟冬接着整修绮春园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这两期工程均以挖湖补山为主,并修建园路桥涵和园林服务设施,清整古建基址,进行绿化美化。两年动土方40万立方米,使ll0公顷范围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复原貌,其中水面55公顷。福海中心蓬岛瑶台东岛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岛庭院,绮春园的新宫门,以及西洋楼的欧式迷宫(万花阵),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样修复。后又经两年整修提高,遗址公园初具规模,于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会售票开放。园内游人已超过1000万。
由国家与园内农民联合建园这一形式,经数年过渡,全面开辟遗址公园的 条件渐趋成熟。按照首都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加快遗址公园建设步伐,于1990年和1993年分两批正式办理了遗址公园全部占地的征用手续,将园内原以土地谋生的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口,并安置其劳动力从事园林建设。这就为在圆明三园范围内全面建设遗址公园、保护文物古迹创造了全新的条件。争取恢复原样。
2002年12月13日,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修缮工程正式招标。正觉寺曾是清代皇室成员的御用佛寺,由于地处绮春园墙外,才成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唯一幸免的古建筑。此次修缮的范围包括山门、文殊亭、东西五佛殿、东西配殿、西转角房等,修缮面积共计990平方米,2003年10月1日前完成。
圆明园每年10月18日免费开放,大家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