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已形成,。该草案确立了上海至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提出将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上海2040城市规划草案备受人们关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上海2040城市规划草案详情。
上海2040城市规划草案
从这份规划方案中发现,在《规划》中划定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上海大都市圈,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的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也体现了南通与上海的积极互动,未来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位置。
规划中,上海将2040年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从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天花板”3226平方公里,削减到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200平方公里的“留白”。这是一座城市对于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一种保护态度。
上海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锁定和生态保护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落地的前提下,全市层面划定城市开发边界2765平方公里。更加注重陆海统筹开发、城市的立体开发和地下空间分层利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用地结构,合理减少工业用地比重,增加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有的飞机场和火车站基础上,上海还将再新建一座机场和一个火车站。建成后,新建的上海东站将和已有的上海浦东机场一起成为继虹桥枢纽外上海的的第二个交通枢纽。
据了解,《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编制工作自2014年5月6日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后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本次规划将形成“1+3+1”的规划成果,其中“1”是城市总体规划报告,“3”是报告附件,包括专项规划大纲、分区规划指引和行动规划大纲;同时,在“1+3”的基础上精简提炼形成了1份规划文本图集。按照《城乡规划法》、《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要求,此次公示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报告和规划文本图集全文,公示时间为一个月,从8月22日到9月21日。
上海2040城市规划草案: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
在城市发展模式上,《规划》提出,坚守土地、人口、环境和安全四大底线。此前,上海已经提出到2020年要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以内。此次《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40年,也要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
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5.27万人。这意味着到2040年这一阶段,人口空间增长都非常有限。
在上海社科院城市发展与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看来,上海要在2020年将人口控制在2500万以内难度不大。对于2040年2500万左右的目标,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去理解,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可能将是未来人口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周海旺认为,疏解非核心功能需要疏解非核心产业,疏解产业则会带来人员的疏解,使相应的产业人口也转移出上海。
上海市发改委巡视员王思政表示,做好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关键是要把上海的核心功能做强,包括“四个中心”的建设、科创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等,此外还要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的结合,以及做好上海和长三角的联动。
王思政说,人口调控的目标,不能简单片面地看待,人口调控是调控总量、优化结构,为未来的发展和做强核心功能创造条件。
尽管增量空间不大,但上海可能选择的路径是对人口结构进行优化,引进更多的高端、创新人才,同时通过宏观政策、调整产业和就业总量来疏解一些人口。
周海旺进一步指出,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人口结构,按照2040年控制在2500万左右的目标,上海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结构失衡的风险。例如,从人口构成来看,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低等问题都比较严重,劳动力供给在大幅减少,但户籍人口又是刚性的,很少会迁移到其他地区。
周海旺说,常住人口数量在一些年份可能会超过2500万,例如,上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曾提出,到2020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600万左右,但现在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一数字。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现象是,从2014年到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数字首次出现减少。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整治违法建筑、就业等措施,这一现象预计将可能持续到“十三五”末。
在对人口进行调控的基础上,上海进一步提出,将人均建设用地定在1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到2040年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伟林告诉,这一目标离现在的建设用地使用量还有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增量空间,这对上海的存量土地升级、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2040城市规划草案:上海大都市圈辐射周边
《规划》提出,上海将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强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同时以上海大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
这对上海的区域生态环境、区域交通设施等提出更高要求,上海也对城市的规划布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为此,上海将打造“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其中,主城片区新规划了宝山、闵行、虹桥和川沙四个主城区,新城则要重点建设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培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在分析人士看来,上述区域在传统观念中属于上海的中环和外环地区,离中心城区较远,按照新的规划,这些区域各自有不同的定位,这实际上也是对于主城区的一种疏解。
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毅松表示,《规划》中明确了上海城市群所应该承担的核心功能,突出区域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内尤其是近沪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规划》里划定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上海大都市圈,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的交通出行圈。
这也与此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要求相一致,是《规划》里的重要创新点。
徐毅松说,上海将与周边省市进行多维度的协同发展,在区域功能网络中,发挥上海作为全球网络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强统筹,包括加强浦东国际机场和区域城际铁路的对接,加强上海港和杭州湾沿海、长江下游港口的分工合作,深化江海联运的模式等。此外,上海还将与周围省市加强区域共建共治和文化共融共通,共同创新区域治理模式。
而在城市布局发生变化、区域协同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上海进一步提出,将构建可负担、可持续的住房供应体系,促进职住平衡,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
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庄少勤认为,“可负担”意味着上海要控制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可持续”则是资源上的可持续,包括与人口结构、国际化等特点进行适应。
庄少勤表示,上海将继续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为主、以普通商品房为主,对住房的需求加强管理。供应体系将适应未来城市和人口的发展,同时也有信心保持住宅用地的可持续供应。未来,中小套型的数量会增加,租赁房的需求也要增加,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
以上是上海2040城市规划草案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