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3?是的,10=8=3!
2011年12月31日,四川交通将这一绝对不等式变成绝对等式!
这一天,随着广南高速公路南充至阆中段、纳黔高速公路纳溪至叙永段、达陕高速公路徐家坝至普光互通段三段高速公路同时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
将这3000公里三等分,第一个1000公里建成用了10年,第二个1000公里用了8年,第三个1000公里,仅仅用了3年!
10年、8年、3年,这三个时间刻度,成就的都是1000公里。细看第三个1000公里诞生的背景,方显那份磨难中收获的“含金量”:从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里,四川经受特大地震的影响、遭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遭遇银根紧缩等诸多考验。第三个1000公里,四川交通仅用3年时间,走完了原先十年八载的筑路“长征”。
在10、8、3之间,这笔惊人的等号,四川交通是如何书写的?
3000公里的收获
42个项目居全国首位
依偎在川东北丘陵怀抱中的广南高速沿嘉陵江而行,连接川北与川东,成为又一条高速公路黄金大通道。车驶道上,风驰电掣。
风驰电掣的速度,是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用三年完成了上千公里通车里程的跨越。
对比,方能看出这千公里跨越的珍贵: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始于1990年的成渝高速,330公里的高速公路,修了5年终于完工。又过5年,直到2000年,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2008年底,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62公里,居全国第十四、西部第四。
其时,高速公路缺乏大能力、快速进出川通道,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的运输通道不畅。仅有的7条出川高速也只通达重庆,与周边甘肃、贵州、西藏、青海等省区均无直达通道连接。
其时,高速公路主要分布于四川中、东部。四川山地和高原占幅员面积的比例超过80%,山河纵横、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和造价高,高速公路平均造价比平原地区约高一倍以上,严重制约四川交通发展。
破解“蜀道难”,是四川加快发展必须着力突破的关键。2007年底,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要变“西部终端”为“西部中枢”,高铁和出川高速公路被列为重中之重。
抢抓历史机遇,四川创造“全过程全因素法”,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项目从规划到审批,用时缩短一半。施工中运用精细化管理,多工序并进,夜以继日,建设时间不断缩短。
从2008年到2011年,四川共开工42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3887公里,总投资规模3107亿元,皆居全国第一。新开工里程超过2007年底通车总里程的一倍多。全省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537公里,是2007年的2.47倍,排位跃升至全国第二。
尤其2011年5月,广陕高速公路通车更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条沿古蜀道布局线路走向的高速公路,是四川第一条北向出川高速公路。从此,从成都开车8小时到西安,20小时抵北京,北向出川蜀道不再难!
目前,四川高速公路进出川大通道累计建成9条、在建11条,除重庆方向外,新增贵州、甘肃、云南、陕西等方向;全省21个市州均有高速公路建成或在建,其中:成都主枢纽正加速形成11条放射线和2条环线,16个次级枢纽(节点城市)正加速形成十字交叉4个方向以上的高速公路通道;五大经济区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四大城市群城际高速路网更加优化;直接覆盖131个县市区,其中内地91%的县市区有高速公路建成或在建;惠及人口815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1%。
就这样,四川交通用3年时间,走完了原先需要十年八载的筑路“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