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冬季容易发作或加剧,夏季病情减轻或缓解的疾病,趁其缓解之时,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那么2016年冬病夏治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2016年冬病夏治时间介绍。
2016年冬病夏治时间
引伏灸:6月21日~7月16日
初伏灸: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灸: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灸:8月16日~8月25日
末伏加强灸:8月26日~9月4日
“冬病”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缠绵难愈的病症。如咳嗽、哮喘、慢性腹泻、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冒等。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节,机体阳气最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之时,借自然之“温”“热”,内服温补药物,外用穴位敷贴、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温补阳气,利湿散寒,活血通络,增强机体之正气。从而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也是“冬病夏治”思想的重要体现。该方法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
冬病夏治方法
由于虚寒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如果在夏季能够在此类疾病相对处于缓解期的时候给予治疗或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采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外治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以上是2016年冬病夏治时间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