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柬埔寨遭遇干旱,自197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大旱,人民缺乏用水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2016柬埔寨遭遇干旱消息。
2016柬埔寨遭遇干旱
柬埔寨甘丹省,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当地遭遇干旱天气。柬埔寨总理3日下午出席正式启动《柬埔寨国家人民政策( 2016—2030年 )》仪式时证实,今年是柬埔寨遭遇百年大旱的一年,全国性严重缺乏用水。
柬埔寨总理表示:“今年的大旱,光光是柴桢省一个省份就有600口水井干涸。”洪森说,有了今年大旱的经验,缺乏用水居民的问题已全面解决,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在这些地区清理现有的河流、湖泊、水渠、池塘、水井等河流。与此同时,更要挖掘新的水井、池塘、河流等,而且这些水井和池塘要挖得更深,一定比目前大旱时的水源更深,这样才能确保今后我国没有面临缺乏水源的自然灾害。
在3日下午发表讲话时突然发现一位省长也出席了活动,就很不满地质问:“你来干什么呢?应该在自己省份指挥供水行动。”他要求这位省长在会议结束后就马上赶路回到自己管辖的省份,不能逗留在首都金边,因为会耽误指挥供水的行动。洪森下了口令:“从今日起,所有的省长都不能离开自己的省份,务必在自己省份指挥供水的行动。”
了解了2016柬埔寨遭遇干旱后,我们来学习抗旱技术。
抗旱技术
1. 灌溉设施的改善和灌溉机械的使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水量充沛,所出现的干旱是工程性缺水,而不是资源性缺水,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对于解决水稻干旱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有助于高产优质新品种在当地的采用。在修建灌溉设施的基础上使用一些大型或小型的灌溉设备能有效地解决水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稻干旱问题。
2.推广水稻旱作技术。水稻旱作是采用常规的水稻品种旱育秧、旱移栽、旱管理,全生育期以雨水利用为主,辅以人工灌溉,灌溉不建立水层,渗漏少,需水量很小,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仅为水种条件下的1/4,对水源不足的高地易旱地区发展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在中国广阔的水稻栽培地区有一系列的水稻栽培节水技术,主要包括下面几种:①旱育稀植技术。旱育稀植技术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栽培方式可节水1/2~1/3,省种60%~80%,而且能提高秧苗的抗病耐旱能力。②薄膜覆盖技术。试验表明,在覆膜湿润栽培条件下,与常规淹水栽培相比,其节水率达78.3%,单产增加33.9%。该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③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来进行灌溉,能大大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浪费。比较成熟的节水灌溉模式是“薄、浅、湿、晒”水稻种植模式。④保水剂或抗旱剂的使用。
4. 用旱稻替代水稻。旱稻种植管理方式与小麦相似,耗水量仅水稻的1/5~1/3,灌水量仅是水稻的1/5甚至更少,推广旱稻的种植是解决水稻干旱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培育本土旱稻品种和引进国外优良旱稻品种来替代部分地区水稻品种,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和水源缺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