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6北京男女厕位新标准年内出台。10月之前,北京市新的公厕建设标准有望出台,男女厕位比例将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女性比男性平均如厕时间多1.5倍及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2016北京男女厕位新标准备受人们关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2016北京男女厕位新标准详情。
2016北京男女厕位新标准
目前,《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已通过市质监局终审会,10月份之前,预计新的标准即可出台。
新标准中男女厕位比例不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女性比男性平均如厕时间多1.5倍及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比如,有的人员密集区,女厕位的比例可能会有所增加;而胡同中男性上厕所的人数较多,则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厕位进行调整。
身为一名男性,虽少有在公厕门外排长队等候的苦痛体验,但每每在一些人流密集地区的公厕,总能见到女厕外排起的长龙和低声抱怨如厕难的女性,而男厕所则基本属于“供大于求”。尽管不能感同身受女性同胞的尴尬与烦恼,但换位思考下,这样的“等候”想必是谁也不愿遭遇的。
在过往以及当下绝大多数的公厕建设中,几乎很少考虑男女如厕时间与方式的不同,男女厕位配置比例几乎都是一刀切的“1:1”。在人口流动较缓慢的年代,如此配比的缺陷还不至于太过明显,但随着人口流动速率的急速增长,人口短时间大量聚集的可能性和场合也大量增加,女性人群的大量聚集,“1:1”配置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被凸现出来了,甚至多地还屡屡上演了“占领男厕”的运动或者行为艺术。可见合理配置男女厕位的比例,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女性公共场所如厕的需求,更是城市管理人性化与治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
北京此次即将出台的新的《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就将人性化配置男女厕位比例摆在了重要位置,“男女厕位比例将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女性比男性平均如厕时间多1.5倍及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新的公厕建设标准不仅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科学性,更彰显了对女性权益的尊重,满足女性如厕需求的同时,也是在给城市形象加分。可以预见,随着新标准的出台与实施,北京地区公共场所的女性如厕难问题将得到不小改观。
在给北京的公厕建设新标准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呼吁,呼吁北京之外的其他地区及时跟进,来一场全国性的“公厕革命”。城市管理部门在公厕管理方面应有“破旧立新”的意识,及时更新当地的公厕建设标准,为公厕的改造与新建提供有据可循的参考依据。在人流集中的地区,如火车站、热门景区等,对现有公厕进行改造,增加女性厕位的数量;而新建的公厕则必须要考虑到男女厕位的合理配置,否则就不予验收通过。在提高女性厕位比例的同时,更应该创新公厕的管理方式,如可以借鉴“潮汐车道”的模式,在如厕高峰期或者女厕等候人数过多的时候,临时将男厕变为女厕,缓解女性如厕难,提高公厕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性化配置男女厕位比例,不仅需要在全国予以大力推广,更应该加快推进的步伐,让更多女性尽早享受到城市管理改革带来的便捷。并且这样的改革,不能总靠媒体的呼吁以及女性群体的“占领男厕”运动来倒逼,城市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理应主动作为,解女性公共场所的如厕之忧,兑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
2016北京男女厕位新标准网友支持
公民童鞋:这是应该的,也更人性化,早该如此了。
旧雨难停:细微之处的公平体现人性的回归。这个可以支持。
波水之皮也:很人性化,文盲也没问题,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