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7日04时49分在山西忻州市原平市(北纬38.87度,东经112.91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太原、榆次、河北石家庄等地网友表示有震感。
山西原平地震详细情况:
发震时刻:2016-04-07 04:49:49
纬度:38.87°
经度:112.91°
深度:16千米
震级:4.1
参考位置:山西忻州市原平市
原平是山西省北部唯一的县级市,由忻州代管。地处山西北中部,东临五台县,西靠宁武县,南与忻府区、定襄县毗邻,北和代县、朔州市平鲁区、朔州市朔城区接壤。
山西历史上7级以上的大地震
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县地震
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512年5月21日),原平—代县间发生7.5级地震。这是山西省境内历史记载的首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魏书·灵征志》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杀5310人,伤2720人。”
宋景祐四年定襄—忻州地震
宋景祐四年十二月初二(1038年1月9日),定襄—忻州一带发生7.25级地震。32308人死亡,5600人受伤。太原西南晋祠附近悬瓮山上的悬瓮寺遭到毁坏而废弃。
元大德七年洪洞赵城地震
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1303年9月17日)洪洞赵城一带发生8级地震。这是中国根据历史文献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此次地震给平阳路、太原路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次地震的伤亡人数,因灾害严重,《元史》和诸多历史文献以“不可胜计”、“靡有孑遗”来描述,或概略为数万、数十万。
明天启六年灵丘地震
明天启六年六月初五(1626年6月28日),灵丘发生7级强烈地震。震中区位于灵丘。据康熙《灵丘县志》卷二记载,地震时,灵丘“全城尽塌,官民庐舍无一存者,压死多人,枯井中涌水皆黑”。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崞县(原平)地震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1683年11月22日),崞县发生7级强烈地震。时任山西巡抚的穆尔赛奏报,太原府所属15州县,以代州、崞县、繁峙灾害最重。崞县庐舍房屋被毁坏6万余间。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临汾地震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1695年5月18日),临汾发生8级强烈地震。震害极为惨重。清代档案和地方志中记载,当时被灾共临汾、襄陵、洪洞、曲沃等28州县,灾害较重的有14州县,死伤五万二千六百余名(实际死伤人数还要更多)。有人在其诗序中说,临汾、襄陵“城郭房舍存无二三,居人死伤十有七八。更可惨者,斯时之烈火烧天,黑水涌地”。
山西境内地震带概况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东有太行山屹立,西、南有黄河逶迤东流,中间大同、忻定、灵丘、太原、临汾、运城等一系列断陷盆地呈雁列形分置南北;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流贯其间。这里自古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国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由一系列断陷盆地构成的山西断陷带,也是强烈地震活动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