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西涌多家民宿的掌柜们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晒出“荧光海”的图片。原来自3月31日起的连续两个晚上,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西涌海面上都泛出点点荧光色的蓝点,聚集在一块儿犹如流动的星空,令人们惊喜万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鹏半岛荧光海是怎么样的吧。
关于荧光海,科学界普遍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名叫“蓝眼泪”的微生物造成的。像马尔代夫、中国台湾马祖和福建平潭都曾多次出现“蓝眼泪”。由于“蓝眼泪”引起的荧光海通常定期出现,例如每年4月到5月在中国台湾马祖海滩出现的。
而另一种则没有这么浪漫,与夜光藻有关。夜光藻是圆球形藻类,大量聚集时呈粉红色。更值得关注的是,夜光藻繁殖过盛并密集在一起,可形成赤潮,对渔业危害很大。
广东海洋大学专家表示,此次西涌出现的荧光海现象是由于夜光藻所引起的。由于一般藻类衰败期为7到10多天,预计未来几日荧光海现象还将持续。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海水富营养化呢?专家认为,与废污水的排放相关,特别是热排放会造成海域温度提高2℃到4℃,引发海水营养状况的改变。因此,减少赤潮发生的关键在于堵住源头,减少废污水的排放。
大鹏新区一直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近岸海水水质二类达标率保持100%,一类达标率83%。2015年底,大鹏新区以评审成绩第一名成为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什么夜光藻还会聚生呢?
专家说:“目前,大鹏半岛已经没有废污水排放,但海水是相通的,惠州地区赤潮近年来多次蔓延到深圳。”因此海洋生态保护应该是提倡区域合作、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