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百科/常识 > 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习俗有哪些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16-03-04 16:54:47 火车票预订

  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不再过这春社这个节日了,一些春社习俗也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还会有部分地区有过春社节日的。那么春节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春节习俗有哪些吧。

  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春社这一天,人们聚集在社庙,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有社酒、社肉、社饭、社面、社糕、社粥等,在祭祀完毕后,把食物给大家分享。

  社酒

  社酒,社祭用的酒,相传饮社酒可以治疗耳聋,所以大家都不醉不归。

  社肉

  社肉,社祭时用的肉,也称为“福肉”。祭神完毕后,分割给参加社祭的每一户人家。《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了陈平在乡里主持过分社内的工作,分肉十分公道,受到乡亲们称赞,能够分到社肉,人们认为是受到神的恩赐。所以陆游在《社肉》一诗中写到:“醉归怀余肉,沾遗遍诸孙。”他把肉带回家,分给子孙们,让全家老少都能感受到神的恩惠。

  社饭

  社饭,是祭祀社神所用之饭。先做好米饭,再把猪肉、羊肉、腰子、肺、肚、鸭饼、瓜、姜等切成薄片、调和五味,铺在米饭之上。用葫芦盛好,相互赠送。

  在山西阳曲一带春社这天吃面条,称为社面;而山西潞安一带则吃米面糕,称为社糕;福建建阳在春社早上,乡里作粥分散给家家户户,谓之社粥。

  全国各地区各族春社习俗

  侗族春社习俗

  “春社”是贵州省龙额一带侗族纪念“社神”木阿的传统节日。历来是龙额寨上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传统上由姚姓人家主持。相传古时侗乡有一位著名厨师叫木阿,因为直言被皇帝错杀,后被追封为“厨神”,侗家人把木阿称为“社神”,把他遇难的日子即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称为“社日”。

  “春社”到来,寨中祭师、寨老齐聚鼓楼,举行庄重的“请社神”仪式,之后,隆重的“赶社”、“吃社”拉开序幕。

  贵州赶春社

  赶春社:在贵州省黎平县地区的侗族,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即为“赶春社节”。整个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春社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与传统的春社不同,赶春社不以祈农、祭社为主,而是以“捞社”(捞鱼)为核心仪式。当地还有男性将锅灰涂在脸上,且衣衫褴褛、着女装、扮女角的习俗。据传此节日是为了当地的社神木阿点龙。

  江苏省阜宁县:日期为二月初二,当地大的村庄会凑钱起造土地祠宇,较贫困的小村庄则会只大缸倒扣在地上,在下方敲出一长方形的洞门,将土地牌位放于其中。春社时当地农民会前去拜祭。

  江苏省仪征市:日期为二月初二,当地人会用纸扎成土地公,并用剪纸作成的袍子铺盖,之后再“粉绘之”,将之作为神位。人们也会将多个灯放在土地神前,家有不孕者,可以取灯回家,如果来年怀孕,则“以一奉十,还于神前”。当天还会搭台演出戏剧,并有“家家接女,留之过宿”之俗。

  湖北省武昌市:日期为二月初二,当地人会凑钱“鼓天宣地”,“宴会一堂”,宴会结束后,还会彼此搏斗之俗

  湖南省宁远县:日期为二月初一,当天有忌春碓之俗,云“是日春碓,必断牛脚。”

  四川省安县:日期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当地有在睢水踩桥的习俗,此习俗系由川西北最大汉族民间风俗“踩桥消灾祛病”和“拜干爹”两个活动发展、演变而来,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节日当天,附近的民众会到睢水桥进行踩桥活动,并且“丢药钱、拜干爹,抛衣物,祈祷全家平安。

  少数民族壮族,春社又称为祭土地公节、土地婆节、保阳节,日期为二月初二。春社当天,家家户户都杀鸡煮肉派各家家长到当地土地庙祭祀神,祈求今 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仪式结束后,或在祭坛前聚餐,或按户平分祭品后回家祭先祖,是谓“散福”。 柳州一带的壮族,春社时,村人轮流担任村头,春社当天早晨去其他村民家中收取钱米,然后宰猪煮粥。天亮前,各户家主先在自家门土中前插一草枪,后齐至社林,祭祀时焚香秉烛,向社王石礼拜,祭祀结束后,村头将胙肉、社粥(猪红粥)平分给各户带回。家主回家后,拔出草枪,将少量粥放入枪孔中,并用脚拨土盖上踏平,据传这样可以让家中减少蚊蝇。到了晚上,则不可点灯,据说这样可以防鼠。

  仫佬族:春社日当天,村里会组织进行春祭,村民们凑钱买猪后,每家派出一位代表,将猪抬至社王庙宰杀,在祭祀时,用竹子将分成若干份的猪肉串联起来,挂在竹杆之上,列在社王庙两旁,仪式结束后,则参加仪式的每一位代表都可以将一串猪肉带回家中。按照当地的习俗,如果春社在春分之前,则表示今 年将风调雨顺,代表们可以在社王庙大吃一顿,再将其他的串肉分给各人带回家;如果在春分之后,则表示今 年收成将不好,需要省吃俭用,先将串肉分好后,再将猪肉各自带回家吃。在村民家,也保持着舂糍粑、杀鸡祭祖、接新媳妇回家等习俗。

  白族:日期不定,一般是在“关秧门之后,老人们会选择黄道吉日,进行春社。春社当天,村民们会齐聚在一起,祭祀土地,之前有唱歌、吹笛等种种娱乐活动,祭祀结束后分食。与其他许多地方的风俗不同,白族的春社祭祀社神,并不是一家出一人,而是不管男女老少皆可参加。

  苗族:日期为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在春社前,每家每户均需要缴纳一斤糯米,祭祀用的公猪则需由抽签来决定哪家供应。春社当天清晨,各家要请巫师到自家喃经求福,吃完早饭后,男子穿黑衣到社棚内杀猪煮饭,祭祀土地神,然后聚会饮酒。苗族的春社有诸多禁忌,如妇女或家中有孕妇的男子不能参加社祭,在春社前三四十天内,参加社祭的人员家中不得办理红白喜事,此日不得劳作,不得上山烧火,不得挑柴进村,不得屋外晾衣等。此外,“春社”在苗语中又被称为“兴暇”,意指男女青年汇集在一起闲游,还有“赖婆饭”和“坐妹”的习俗,未婚的男子会成群结队地唱着苗歌串寨,向各家各户“赖饭”(即讨饭),并和姑娘们“坐妹”,或谈天说地,或深情对唱,或表露衷肠。

  台语民族:台语民族中的社是指祖先的鬼魂,每年要春耕秋收后在树林以鸡一只祭祀。

  春社变种春台戏:在江苏苏中一带,二、三月间,有醵钱演戏,以祈丰收之俗,男女聚观。


上一篇 2016年春社是哪一天
下一篇 2016年春社是什么时间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