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快被广州的雪刷屏了。“霸王级”寒潮连广东都不放过,速冻广东多地。广州天降冰粒,这是广州市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出现雨夹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关注广州天降冰粒详情。
广州天降冰粒
广州市气象台称,昨天夜间到今天上午,广州大部区域出现的是雨夹霰,今天中午前后转为雨夹雪,这是广州市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出现雨夹雪。
监测显示,今天早晨广州市区的最低气温是1.8℃,继续下着“毛毛雨”,不过用手一接却发现是极小的冰粒,会瞬间融化,虽然落到地面上也即刻融化,但却积在了车顶以及挡风玻璃前面的槽里,引得不少市民拍照留念,还有人把冰粒集中在一起搓成冰球玩。
广州市气象台气象专家表示,昨晚到今早出现在广州市区的大部分小冰粒不是雪而是霰,它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后降落的白色不透明小冰粒,常呈球状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有些地区叫雪子、雪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雪”。
不过,到了今天中午前后,广州的雨夹霰转为雨夹雪,20岁出头的广州市民贺先生说:“人生第一次见到雪,居然是在广州”。
气象资料显示,广州曾下过两次小冰粒,分别出现在1971年1月30日的花都以及1983年1月22日的从化,上一次下雪则要追溯到1967年12月29日,从化、花都都出现了雨夹雪。而此次在广州市区出现雨夹雪还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一次。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至今历史记载广州共下过9次雪:宋朝1246年初、明朝1415年冬、明朝1569年冬、清朝康熙1683年冬、清朝道光1835年冬、清朝光绪1877年冬、清朝光绪1893年初、民国1929年初。
广州天降冰粒,大家要做好御寒保暖工作。
1、多走多泡暖好脚
寒从脚生,双足是冬季保健重点。保健要点:走、按、泡。走:多活动,让双脚动起来,促进气血通畅;泡,每天睡前以40°左右热水泡脚,使阳气上升,畅通全身气血,有利睡眠;按,泡脚后用右手按摩左脚涌泉穴36次,换左手按摩右脚涌泉穴36次。
2、多吃含铁、钙的食物
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3、坚持冬季运动半小时
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但是,越是寒冷,越应多多运动,因为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冬季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也可选择室内健身场所如跳操、打乒乓球、保龄球等。 但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选择活动幅度过大、运动量过强的运动项目。
4、捏鼻呼气防干燥
寒冷、干燥的空气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加,气体交换受阻,集中呼吸道的压力。在冬季,外出时戴好围巾口罩,平时要多喝温开水,防止呼吸道过于干燥;早上9点以后家里要开窗,也可以在家里煮醋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