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霸王级大寒潮的到来,全国各地都进入了冰箱冻感,而首都北京也受强冷空气影响,北京23日迎30年来最冷一天,延庆佛爷顶最低气温达-29.8℃,城区-17.4℃。北京23日迎30年来最冷一天,几十年来难遇的极寒,据悉,当日全城都进行了热源启动,甚至几十座尖峰锅炉一并开启,水温高达一百二十多度。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北京23日迎30年来最冷一天最新消息。
北京23日迎30年来最冷一天
延庆-29.8℃
城区-17.4℃
1月23日,北京迎来30年来最冷一天,延庆佛爷顶最低气温达-29.8℃。
气象部门预计,今天,北京最高气温为-3℃左右,最低气温仍达-14℃。明天,北京最高气温有望重回冰点线之上。
气象部门监测显示,23日早上,城区最低气温为复兴门地区,仅有-17.4℃。而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因上空有云层覆盖,温度较高,最低气温也仅有-15.2℃,接近30年来1月极端最低气温极值,即2001年1月16日的-17℃。全市最低气温为延庆佛爷顶,仅有-29.8℃。
太阳出来后,气温开始缓慢回升,但效果有限。昨天白天,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21分,为-13.0℃,打破30年来同期纪录,即2010年1月4日的-8.5℃。据统计,北京上次白天最高气温低于-10℃,还是在1958年1月15日的-13℃。专家表示,冷空气带来的显著降温抑制了辐射增温的效果,加之有五六级北风,风寒效应明显。
目前,北京仍处于寒潮黄色、持续低温黄色预警中。今天白天,北京仍将有四五级北风,阵风可达七级。伴随冷空气逐渐走远,明天气温将会明显回升,白天最高气温将回升至0℃以上。
北京23日迎30年来最冷一天多工地因极寒停工
昨天,位于东城、朝阳、海淀等地的4个在建工地。其中,3个工地因极寒天气停工,1个工地主体建筑停工,只余少数焊接工人作业。
昨天下午,海淀区定慧桥西500米的一处工地大门紧闭,门上贴着“本工地已停工,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字样。
朝阳区光华路清华大学新建校区工地上,则只有少数工人进出。一技术职工说,该楼钢筋结构已基本铺好,进入打灰阶段,但因气温较低,“-10℃以下混凝土无法正常凝固,会影响建筑质量。要等气温回升到-5℃以上,才能具备浇筑混凝土的条件。”
北京23日迎30年来最冷一天执勤时眼镜结冰
昨天中午,天安门地区。冷风袭来,刮在脸上有如刀割,一名执勤交警在长安街上疏导交通。他戴着口罩、眼镜,呼出的热气飘到镜片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冰晶。
该交警说,“汽车、行人的数量和以往相同,倒是自行车、电动车几乎没有了。”至于在极寒天气下执勤,他说这是自己的工作,类似的室外工作者有很多,“我外套里加了棉背心和两件毛衣,这点冷不算什么。”
北京23日迎30年来最冷一天检票员冷了只好搓搓手
下午5点,首都机场T3航站楼人来人往,几名工作人员头戴帽子、裹着围巾、脚踩棉鞋,“全副武装”的守在机场大巴乘车点。
有乘客过来,一名检票员将手套脱下,在本子上记录,手指被冻得微微发红。记了一阵,她将本子夹在腋下,双手搓了起来。她的一名同事,则在帮乘客搬行李。“御寒‘装备’都是机场发的,”一名冯姓工作人员笑笑说,她在这里工作了4年多,每天上班8小时左右,中间休息两小时,“虽然冷,大家都是如此,习惯了就不觉得有什么。”
北京23日迎30年来最冷一天,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防寒保暖措施
1、多走多泡暖好脚
寒从脚生,双足是冬季保健重点。保健要点:走、按、泡。走:多活动,让双脚动起来,促进气血通畅;泡,每天睡前以40°左右热水泡脚,使阳气上升,畅通全身气血,有利睡眠;按,泡脚后用右手按摩左脚涌泉穴36次,换左手按摩右脚涌泉穴36次。
2、多吃含铁、钙的食物
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3、坚持冬季运动半小时
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但是,越是寒冷,越应多多运动,因为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冬季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也可选择室内健身场所如跳操、打乒乓球、保龄球等。 但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选择活动幅度过大、运动量过强的运动项目。
4、捏鼻呼气防干燥
寒冷、干燥的空气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加,气体交换受阻,集中呼吸道的压力。在冬季,外出时戴好围巾口罩,平时要多喝温开水,防止呼吸道过于干燥;早上9点以后家里要开窗,也可以在家里煮醋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