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席亲切接见CBBY主席海飞
尊敬的胡锦涛,贾庆林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作为一个老青少年工作者,能够有机会向胡锦涛、贾庆林主席,向各位领导和委员朋友汇报对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些思考,心情非常激动,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并做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的重大判断,为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传延。青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同样,青少年和谐则国和谐。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近几年来,党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胡锦涛在全国少代会上勉励少年儿童要“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又就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厚爱。如何让青少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健康成长?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努力把和谐理念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的心田里。青少年是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我们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构筑青少年一代共同的和谐理念,共同的思想基础。青少年的思想印记,是最重要最深刻的人生印记,我们要在青少年时代播撒和谐理念的种子。2006年9月,在团中央、全国青联、少工委和澳门特首何厚铧的支持下,我们在澳门举行了一个由54个国家600多名作家、画家、出版人、图书馆员、教授等参加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世界大会,会议主题是“儿童文学与社会发展”,是半个世纪来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盛会。世界大会上有一个由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少年儿童自己主持。自己演讲的讲述儿童文学对自身成长影响的“儿童论坛”。中国江西一对少年儿童“手拉手”的爱心活动深深打动了每个与会代表的心。江西有个名叫方铭璐的小女孩看了一个“天堂和地狱”的童话故事,说的是天堂和地狱里面所有条件都一样,天堂的人生活的健健康康,高高兴兴,而地狱的人皮包骨头,愁眉苦脸。原来是地狱的人每人手持着一个一米长的勺子,舀着了饭喂不到自己嘴里,饿得嗷嗷叫;而天堂的人你舀一勺喂我,我舀一勺喂他,人人吃得饱饱的。于是,在这个故事的启迪下,小女孩就主动去帮助了一个名叫魏冠冲的小盲童,帮他上学放学过马路,帮他读儿童文学故事,帮他从孤独中走出来,走到小朋友当中。当这个小盲童一边用钢琴弹“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一边含着眼泪讲这个故事时,全体代表起立长时间鼓掌。我想这就是播撒和谐理念的种子。当我们向与会代表介绍中国党和政府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世界和谐时,奥地利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彼特先生由衷地称赞,“这是人类最伟大的爱心”。
第二,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成长的受教育环境。一个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变成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离不开和谐的受教育环境。如果说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父母亲就是第一个老师,再接下来就是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就是社会。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网络大国,手机大国,有人已经把网络列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第四位老师:父母、教师、团队组织、网络。据第19次中国互联网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37亿,其中青少年网民超过8000万,年增长率23.4%。网络阅读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大踏步前进。据《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统计,1999年网络阅读只占3.7%,2005年上升到27.8%,接近三分之一。网络信息海量,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网络一点即通,迅捷方便,互动互联。在我国城镇,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学些、生活、工作、娱乐的第一空间,但是,网络的两重性,既有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一面,又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另一面。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有13.2%的青少年网民有网络成瘾症,有13%的青少年网民有网瘾倾向。另外,网络恶搞,网络垃圾,网络色情,网络极端虚拟等都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以至于有人说,父母、教师、团队组织,三个“臭皮匠”,顶不了网络一个“诸葛亮”,一夜之间就可以“颠覆”来之不易的传统观念。同时,网络还是西方民主、西方文化影响青少年的直接通道。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依法管理网络的力度,从“堵”和“疏”两个方面努力,扬网络之长,避网络之短。同时,建议设立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建设一支既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又具备心理辅导能力的新型人才队伍,切实为网络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第三,努力做强做大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成长的团、队工作知名品牌。长期以来,共青团、少先队在从事青少年工作中,创造出了一大批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品牌,如“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青少年维权岗活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企业家全国行,博士服务团,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国际志愿者活动等等。建议把这些工作品牌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梳理,选准最具时代特色、最具青少年特色、最具创造性的工作品牌,集中广大青少年的智慧和力量,做强做大,创新发展,做成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能在和谐社会中健康成长的知名品牌。今年,党和政府免除了全国农村1.5亿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少年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大得民心。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少年儿童拥有的课外读物非常少,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有些中小学几乎没有,存在着严重的“书荒”。而城镇一些独生子女家庭,读过的图书,用过的玩具则多得无法处理。城乡少年儿童不仅在物质需求上,而且在精神需求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里,我建议团中央和国家民政部、铁道部、交通部等联手关注农村中小学生“文化民生”的活动,发动城镇学校、家庭、青少年,像捐钱、捐衣、捐物、捐被一样,捐书、捐玩具,文化救荒、文化扶贫,借用民政部、铁道部、交通部一声令下、排山倒海的救灾渠道,既解决城市旧书旧玩具堆积浪费,又解决农村图书玩具紧缺的困难,同时还和谐了城乡青少年的关系,增进了互爱。如果这个建议可行,我还恳请像带头捐衣捐物一样,带头捐书,让广大少年儿童感受到和谐社会的爱心和温暖。 谢谢大家。
【火车票网上预订就上:pay.huigongj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