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车网 > 资讯频道 > 铁路资讯 > 上海"瓦特"一人打造五专列 自驾火车宣传世博

上海"瓦特"一人打造五专列 自驾火车宣传世博

来源: 火车网 时间:2009-04-10 09:09:08 火车票预订
    他只是普通的上海市民,但不普通的是,他却拥有4辆自己亲手制作的“专列”,而且不久的将来,第五辆也要“下线”。

    他经常开着“专列”为小区居民“服务”,让他们感受坐火车的别样乐趣。同时,他还“自驾游”,为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进行宣传。

    他就是陆继明,本文主人公。一个会做火车的人,一个仍然怀揣着大梦想的人。

    陆继明经常开着“专列”为小区居民“服务”,同时,他还为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进行宣传。

    一介平民的“专列”

    虽然只是一介平民,陆继明却拥有一辆“专列”。这不是开玩笑,如果你去他家,看看那个铜制蒸汽机车头―――长约60厘米,高度比膝盖略低,车头后还牵着三节平板车厢,“陆氏专列”就这样把你征服。

    “它可不是摆设。”陆继明自豪地说,“只需铺上一段环形铁轨,除了构造迷你,陆氏专列和普通火车没有任何区别。拖动三四节车厢外加十几名乘客,完全没有问题。”

    是真家伙还是“标本”,拉出去遛遛。陆继明扛着铁轨来到小区,花了20多分钟铺完,随后,他不断往车头的炉子里添加燃料。白雾淡淡升起,火车居然真的发动了起来。“添的是煤。”陆继明解释,在煤球早已退出日常生活的今天,煤块都是他专门从煤场采购的。

    在陆继明的招呼下,不少小区居民登上平板车厢,坐好,带着邻里间亲切的笑容,等候一次别开生面的“免费旅行”。在“招徕”了8名乘客之后,设计师兼司机兼铲煤工陆继明一声长啸,火车“呜呜”地循着轨道奔驰。

    “可惜啊。”又玩了半个多小时,“收摊”后的陆继明却仍不满足,擦了擦满头大汗说,“小区空间还是不够,铁轨铺不开,否则带20个乘客都没问题!”陆继明说得很认真,他始终身着火车司机制服。在他心目中,开火车和理想有关,绝不是“过家家”,玩过就算。

    在小区里开火车,已经够让人惊讶,但是你知道吗,陆继明的“专列”竟然全靠自己手工打造,而且和真实的火车一模一样,只是比例缩小,为1:12。

    自造火车?这个不可思议的举动得从11年前说起。

    DIY火车煞费苦心

    陆继明的“DIY火车”之旅,是从1998年开始的。起初,由于缺乏经验,也没有前人可供参考,加上当时加工车床工具缺乏,制作进度缓慢,几乎每个零件都会和图纸产生误差。特别是蒸汽机车的核心装置:锅炉。

    陆继明向作者介绍,锅炉由内外两层构造,内胆若出现问题,整个锅炉就报废了。因此,对锅炉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一开始做十几个能有一个符合要求,就很满足了。”不断尝试后,陆继明终于做出了符合精度要求、长期耐用的锅炉。

    攻克了核心难关,其他零件自然不在话下。不到5年,陆继明自行设计研制的“B79”型蒸汽机车诞生了。黑色的烤漆、全铜质的车体、白灿灿的车轮,连驾驶室的细部也非常到位:手刹、压力表、挡位一应俱全;最令人叫绝的就是压力表下面的进煤仓,那是用来放煤烧火的地方,也是驱动机车的动力来源,“能提供约2吨的拉力,条件允许可以带20人。”

    如今陆继明正在做第五辆机车。车头已显雏形,车头旁放置着一个小巧的铜铸体,一头还插着根导管。“这是活塞样本,每次制作活塞前我都会先做些更小比例的模具,通过空风机送风模拟蒸汽实验活塞构造的可行性。如果没有运行故障问题,就可以依样放大做成品了。”模具上的轴杆快速平稳地旋转着,陆继明笑了。不过,为了确保安全行驰、增加使用寿命,他还需要不断调试。

    “哪怕1毫米的误差都不允许。”陆继明说。对自己的“手艺”,他严苛到极点。

    “那是我梦开始的时候。”谈起如何迷恋制作蒸汽机车,陆继明将记忆拉回到毕业分配那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DIY成了时尚,甚至是每个男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那时,爱玩的陆继明喜欢上了拼装半导体收音机。“我常常会逃课去买零部件,然后自己焊接组装。”出于对机械的热爱,陆继明想报考火车驾驶员。然而陆继明的得意并未获得老师的首肯,“不够优秀”这个如今看来很搞笑的理由,最终把陆继明阻挡在火车头之外。

    

    打造铜质“迷你机车”

    不知道是不是梦想的翅膀折断,让陆继明开始漂泊:铸件造型师、铣工、木工、室内装潢……时至今日,连他自己都记不清究竟做过多少行当了。然而,回头想来,正是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才成全了自己制造小火车所需的技能与经验积累。

    “越得不到越想要。”没能获得梦寐以求的岗位,陆继明对火车的兴趣反倒越发浓厚。“起初我买了许多内燃机车模,把玩了没多久觉得不过瘾,因为内燃机的发动机是不能自制的。”一个偶然的机会,陆继明获得一张英国园林内游客乘坐蒸汽机车游园的照片,蒸汽机的热能转换工作原理直观易懂,喜欢动手的他觉得有可行性,转而开始研究蒸汽机车,从此一发不可收。

    整个机车,除压力表另行购买,其余零件都由陆继明手工制作。他想了很多高招。比如与机车所用的生铁材质不同,陆继明的“迷你机车”采用铜质。

    “铜在常温下不易变形,可以较久地保持机车的构造。”此外,国内没有销售蒸汽机车所需的零部件,而机床厂都是以吨为计量单位加工模具,陆继明必须自行加工。他的大部分机床设备都是从曹安机械市场买来的,这笔费用不菲,吸烟以外,陆继明已经断了其他爱好。

    “为打造这个蒸汽机房,大概花费了至少15万元吧。”至于火车本身的成本,陆继明憨厚地笑了笑,“算不清了。”

    砸那么多钱,肯定要为自己的“专列”起个好名字。为什么叫“B79”呢?陆继明解释:“这是为了纪念当年那位没能让我当上火车驾驶员的老师。”至于具体含义,“那是不能说的秘密,要等我找到那位老师再公布答案吧!”一向坦诚的陆继明打起了哈哈。

    “蒸汽工房”一“宅男”

    很难想象,成天“宅”在家捣鼓火车的陆继明,会把家弄成什么“德性”。“火车资料室、火车博物馆和火车制造厂。”

    此言不虚。陆家的客厅很难称作“客厅”,叫火车陈列室还差不多。东边的桌上,摆着两辆小型机车车头,其中一辆漆成纯黑色,与闪着黄铜色光芒的另一辆机车相互映衬。南边书橱里,摆放着与机车相关的五金书籍,其他的陈列品则为铜制小蒸汽缸。西边,墙壁上挂着陆继明与蒸汽机车的图片。沙发后,“最小爆米花机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奖状和CCTV《想挑战吗?》的木质纪念簿,赫然在目。

    相比之下,陆继明的卧室很简单:榻榻米、内置衣橱、壁挂索尼液晶电视。但不要太早下结论―――“陆氏专列”是从陆家的天井里“驶”出的,而天井正位于卧室后方。只需移开推拉门,眼前的景象会把你吓一跳。

    木质的顶棚将天井“全封闭”、三面环绕的书架上摆满各种五金小零件,书架前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5个精加工用的车床。“这个‘蒸汽工房’是我靠‘逛街’搭建起来的。”看着用反复求索得来的材料而改建成的工作室,自豪感再度爬入陆继明的眉宇。

    不过更多时候,他是带着清晨的睡眼进入“蒸汽工房”的。

    早晨,推开卧室拉门,陆继明走入工房。打开书架上的德生BCL3000型收音机,正好传来都市792早8点的整点报时―――他的步点总是踩得那样准,生物钟像火车时刻表那样精确。套了件深绿色夹克衫,戴上唯有一只镜片的老花眼镜,陆继明开始工作……

    工房里还放着台电脑,略显陈旧。“储存资料的。”陆继明表示。不过真正做起来时,“还是要靠脑子啊。”对于陆继明而言,技艺已经化入内心,而无需凭借外力。

    【花絮】

    自驾火车宣传世博

    在小区里开火车,对陆继明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他更大的野心是,自驾这列名为“B79”的火车,四处宣传世博。

    两年前陆继明带着它来到广州天河体育馆,在这个1.8万平方米的展台前,他铺起了直径14米的轨道,椭圆形的轨道上设立了3个小型站台:广州、上海、北京。主持人宣布:“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宣传周暨走进世博会广州巡展正式开始。”陆继明驾驶的小火车开始了它的旅程。

    去年4月份,陆继明应“走进世博会”的宣传来到石家庄,展会中,有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不断打量着他的机车。“做得非常好。”老人中肯的评价让陆继明非常开心,从老人口中,陆继明了解到石家庄形成的历史。

    石家庄原本是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自从1907年两条铁路交汇于此后,村落便渐渐地兴旺起来,从村庄转变为城镇,以致到了1925年由石家庄村改名为石家市,并在解放后更名石家庄市。可以说,石家庄就是一个“由火车拉来的城市”。

    陆继明听后更加来了精神,他表示:“2010年世博即将来到,我还会跑更多的城市,为上海世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 南宁铁路局物资采供"...
下一篇 中国北车齐轨道装备公司80t级...

免责声明:火车网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推荐